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7月30日]
打造悬崖上的“城市客厅” 古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团队首次集结
[07月29日]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腾讯数字化技术全过程参与为全球首例
[07月24日]
甘肃三建:成本管控数字化再升级,成本测算与审核效率双提...
[07月24日]
十如——山水园林中的现代“智造” / RLP Asia
[07月23日]
RLP Asia奖项 | 11 SKIES捷报连连
[07月10日]
设计为价值而生:立邦中国的母公司立时集团成功举办202...
[07月09日]
博晟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
[07月09日]
推升标准引领,立邦参与发起《既有建筑外观色彩更新设计导则》
[07月05日]
行业零距离,立邦“未来之星”青年设计师大赛社会实践系列...
[06月29日]
立邦全场景涂装集成解决方案亮相22届城博会
名人访谈
全部
人物访谈
事件访谈
艺术研讨会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名人访谈
>
人物访谈
笔情墨趣 推陈出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王奇寅访谈
导语:王奇寅先生的水墨花鸟画作,在水与墨的幻化中呈现给观者的是其扎实的笔墨功力和情趣,其画作之中笔触、墨色所到之处皆可见画家对于传统和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其花鸟画常常展现出饱满而又有张力的图式,力图展现花卉动物繁茂昂扬的风貌。他的绘画创作以书法笔墨为源泉,在线条、色彩、墨色的探索研究及其实践上上常常推陈出新,少有重复,实为难能可贵。其创造的中国新水墨“笔痕冲染造型法”为当代中国绘画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实为在当代国画花鸟探索上的巨大贡献。 记者:王老师,您的画作在水墨的处理上,可谓“幻化水墨,赋予新意”,在主要物象和背景
[详细+]
2014/11/28 14:56: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对话王家训:对比中的传承与思辨
【人物简介】 王家训,1958年生于江苏东台,号水夫。任中国国画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秘书长、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参加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中国美协主办的一系列画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并选为国礼赠送给国外首脑,获“印中友谊艺术家”称号、“中国艺术-乌克兰大使奖”以及“尼泊尔文化部长奖”等。 记者:中国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画种,独立于艺术领域,支撑她如此的核心点是什么? 画家:中国画如何与欧西油画等画种不同,贤哲如宗白华、
[详细+]
2014/11/14 09:20:54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静愚
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傅文俊先生访谈
——有关观念摄影作品《国宝》系列的创作 采访者:李鑫(时代美术馆) 邀请嘉宾:傅文俊 李:看到您的新作《国宝》系列的发表,个人感觉它与您之前的创作《邮票》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家也都知道,您的《邮票》系列十分的受人关注,尤其是在国际重大展事中,更是大放异彩。请问您是出于怎么的观念创作的《国宝》系列呢? 傅: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国宝》与《邮票》在创作思路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首先都是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认识与反思。不同于邮票中对传统继
[详细+]
2014/10/27 16:34:22
来源:
中国书画艺术传媒中心
编辑:
静愚
设计与传统——彭贵军专访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
设计与人类实践之间,存在着太多的重合,以致于我们会时常忘记这两者之间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中的紧密联系,认为人类实践就是一个集合了人类各种实践行为的总称。然而,对于这个概念进行更为系统化的解析,不难看出它其实是一个兼具历史、现实、行为、产物的综合体,也是一个集通俗和学术为一体的概念,尤其是其中富含着极其哲学性的特质,不仅对于历史场域中的人类思维的理性化构成了直接的 影响,而且对于现实的人类思维的深层化和系统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这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使我们能够以更为综合和宽广的视域来认知人类设计实践的发展演进。尤其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详细+]
2014/10/14 21:53:36
来源:
中外美术网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
当代社会充满创新和挑战,任何艺术门类在这个时代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继承与发展,创造与传承等问题,这既作为一种实践基础,又作为一种对于实践结果构成考量的标尺,越来越引发艺术圈子的关注和思考。不仅如此,这种关注和思考还大有范围扩大的趋势,换言之,即使是非艺术圈子也逐渐开始关注相应的问题,并以此当作艺术家及其作品评判的依据。这种由艺术圈所辐射而成的社会氛围反过来又成为艺术、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所不可或缺的社会支撑,同时也由此凸显社会对于艺术不可小觑的反作用力。 依照惯常的理解,对于这些较为抽象的理念或理论的解读应该属于理论家或评论家
[详细+]
2014/09/16 14:37:22
来源:
中国美术家网
编辑:
静愚
迷人蓝印花,醉人江南景——上海知名画家曹舒天访谈
自五四以来至今,画界对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国画艺术与油画技法碰撞、融合的讨论和探究已近百年。近年来,画界多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很是重视,对水墨复兴的呼声也愈来愈急。然笔者窃以为,国画艺术发展至今历经千年,其精神、其所载之道,虽至今日其作用也不过时。曹舒天先生,正是秉传统文化和国画传统之道,在汲取民间艺术和中西方绘画精髓中,成就他那迷人蓝印花,醉人江南景画作了。 画家简历:曹舒天,1950年出生于上海浦东,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东方书画院画师,上海书
[详细+]
2014/08/08 17:23: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诗书灵动翰墨——访《中国嵌字一绝》陈修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诗词歌赋和书画艺术无疑是其中两朵七彩浪花。 古代的嵌字诗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藏头诗。古代文人根据相关鸟类和昆虫身体上的一点红,来表示特殊意义镶嵌的文字格,即由于嵌入字或词的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嵌字诗又分又分为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凤尾等格。
[详细+]
2014/08/08 11:22:52
来源:
盘古收藏网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一点对话|文化与金钱-「土豪」刘益谦如是说
关于刘益谦的负面新闻实在太多,多到令人对他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会招来如此多的“不待见”。 一席谈,大致有了答案。刘益谦说:“不需要美化我,但丑化我,我也不在乎。”在当下的媒体时代,作为旁观者,对于新闻漩涡中的名人,不必幻想,也不抱有成见。看完这篇访谈,或许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刘=刘益谦 记=记者 记:你怎么看对你的负面评论? 刘:今天的社会环境特别奇怪。不是说我做的事很高尚,
[详细+]
2014/08/05 14:11:00
来源:
钱江晚报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范瑞华:三象水墨蔚大观
三象源起——破术归理 中国艺术网:您提出三象理论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当时美术界的环境如何? 范瑞华:那是20多年前了,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美术界的气候还不稳定。当时南京有一位艺术家李小山,发表了题为“中国画穷途末路”的文章,在美术界引起很大反响。还有艺术家提出“废纸论”,认为当代中国画家的作品是一钱不值。后来吴冠中先生站出来说“笔墨等于零”,他谈到中国绘画如今已没有思想和灵魂在里面,完全是程式化的东西,这样的笔墨就等于零。我是认同吴老先生的,因为不能单独的绝对的去讲笔墨,笔墨是有灵魂的,但它不
[详细+]
2014/08/04 09:21: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青年艺术家利国杰专访
东盟艺术网:丝网版画、木刻版画及铜版画都是您拿手的艺术创作方式吗? 利国杰老师:能把一种画种做好就很不错了,版画非常复杂,每个程序都非常复杂,我的木刻版画以感性为主,我个人性格决定了作品的感觉,跟着感觉走并把它完善这就很好。版画以制作为主,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创作,并需要通过不同的程序与步骤才能把画做好。 东盟艺术网:那您在进行创作时,和传统的创作有什么不同吗? 利国杰老师:版画很讲究技术,概念比较死,但我的做法完全脱离了版画固有的一些模式,通常版画是在纸上创作,而我是在画布上。我的创作方法在版画的基础上实践了一段时间,比如木刻版画,别...
[详细+]
2014/07/29 15:04:14
来源:
东盟艺术网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彩韵——一束鲜红一束淡绿
开始:
2025/01/18
结束:
2025/03/02
省市:
上海
场馆:
采艺术中心
新疆文物珍品展
开始:
2025/01/21
结束:
2025/06/01
省市:
湖南
场馆:
湖南博物院
礼蕴天地·和合致美
开始:
2025/01/24
结束:
2025/06/11
省市:
四川
场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新闻热点
+
more
观今宜鉴古——王绍强的观察与践行
月离滂沱(纸本水墨) 138×70厘米×6 2021年 王绍强 ...
王颖生:艺术再现时代生活与人物风貌
国手心弦——钱绍武的雕塑民族化之路
词翰并妙 春意盎然——集字春联漫谈
漫画情暖新年 慈善爱洒乡亲
“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将在上博展出
“金蛇舞”陈汉的生肖时代展在宁波美术馆亮相
“存念”在美术馆中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