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吴彬《方壶图》探寻明代奇观山水

        作者:崔美诗2025-08-27 09:06:13 来源:大河美术报

            由故宫博物院和芝加哥艺术馆联合主办的“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于2025年4月1日至6月29日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林泉”是中国古人寄情于自然山水,超脱尘世的心灵空间,“乐”于“林泉”表达了人们对栖居园林生活的美好向往。中国古典园林大多与山水结合。湖石庭院,别有洞天,虽居城市而咫尺林泉。山水可“宅心养心修心”,立一块湖石假山,仿佛见九天云烟;置一方楼台亭榭,便能引明月清风。在此次展览中,有一幅巨嶂山水卷轴,在展厅倾泻而下,颇为壮观,引起众多观者驻足观看。这幅作品就是明代画家吴彬所绘的《方壶图》。此幅作品为纸本设色,纵320厘米,横101厘米。观者在体验全画景致时,需分段逐级向上观赏,目光紧贴着险峻的山脊蜿蜒而上,强烈紧张的拉锯关系牵引着看客的心弦。方壶仙山外形奇诡,峰峦之间别有洞天,琼楼玉宇隐现其中。画中夸张变形的山体,远观如云海仙境,近看又如在园林假山中赏石。画中云气缥缈,充满着神话般的仙山奇幻之感。中国古典园林自秦汉发端,秦始皇用一池一山象征海上蓬莱,汉武帝开凿太液池,以“一池三山”创造了历代宫苑营造的典范。《方壶图》中的方壶山是海上三山之一,与蓬莱、瀛洲并称。画中的海上仙山拔地而起,悬于水天之间,细腻勾勒的浪花,一时卷起千堆雪,淡墨勾勒的山石轮廓被皴擦出具有明暗关系的奇特地质构造。这些具有几何形状的变形山体极具平面性和装饰性,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展现出外化的世界景观。

            全民尚奇

            吴彬笔下的山水画为何会有如此奇幻的景致?吴彬字文中(文仲),号枝隐、枝庵发僧,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万历年间以画受中书舍人。明《画史会要》中记载吴彬:“善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皆对真景描写,故小势最为出奇,一时观者无不惊诧。”吴彬生活的明代中晚期,市民工商业崛起,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积累的社会财富尤其在江南地区更为凸显,人们受教育程度也随之提高,对书籍的需求猛增。这种文化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取向,一些戏曲、小说、江湖切口、笑话等娱乐性消遣读物更受青睐,追求多样性的文化风气逐渐形成。当时诞生了通俗小说《拍案惊奇》《古今奇观》,传奇戏曲《牡丹亭》等作品,尚奇一时成为社会的美学风尚。大众的审美习惯也影响着书画的市场需求,画家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来迎合新消费群体的品位。为顺应时代发展与审美潮流,奇观山水画应时而生。社会的整体风尚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追逐,经年累月便汇聚为一股潮流,并最终沉淀为稳固的传统。

            旅游兴起

            经济社会的运转也推动着旅游风气的渐盛,很多商人、旅人、道士等的旅游目标不再是追求与山水的结合,而是更偏向于寻找自然风貌中的奇观,以彰显自身的独特见闻。明代顾炳《顾氏画谱》提供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附图本的画史书,内容奇特而丰富,借胜景图像来想象古代山水名家的作品。杨尔增所编撰的《海内奇观》原意为旅游指南,满足了观者在视觉上的探险。吴彬曾向明神宗奏准游历四川,以造访遥远省份的名山险隘。奏曰:“臣所见皆南中丘壑,目限于方域,愿得至西蜀观剑门、岷、峨之胜,下笔或别会有神。”

            西学东渐

            在社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西学东渐”的传播使东西方文明发生交融碰撞。最早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将欧洲铜版画等西方绘画带入中国。南京是当时中国物产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西方宗教团体的主要活动地。吴彬身处南京的交游圈,或也受到了当时东传西画之风的影响。著名学者高居翰认为,吴彬画作中对水中倒影、桥梁结构、地平线高低及远近比例的处理,皆反映出西画构图方法的深刻影响。西画传入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图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求仙问道

            《方壶图》为吴彬晚年所作,是一幅充满想象力的巨嶂山水。晚年的他更加笃信宗教,曾多次为寺院绘制佛像与罗汉。此时,王阳明及其传人发展的“心学”融汇了佛、道、禅等思想。同时,社会之中还有许多人秉持儒家文化的道德准则。晚明时期,王朝专政腐败,科举制度因循守旧,有才之士连连碰壁,这时文人结社,佛教复兴,人们产生了对衰老死亡问题的忧虑和对求仙问道之路的探索。他们与自身使命形成矛盾,最终蜷缩在自己的天地里,在一方书卷中、在一尺画纸里暂时避世。佛教的兴起,既是一种宗教现象,亦是民众对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等现实困境的一种回应。晚年吴彬受宦官魏忠贤迫害下狱,后因魏党伏诛。明代董其昌提出:“如观净土变相,必起往生想;观地狱变相,必起脱离想。”其形容吴彬时,以“居士”相称,也许“居士”才更贴近他卓尔不群的气质,他画中的仙山高士也仿佛笼罩着空无孤寂之感。

            明代山水画在全民尚奇的社会文化氛围中产生,在热衷游览名山大川后的顿悟中觉醒,诞生于对西方绘画有意或无意的借鉴与回应之中,也在求仙问道的愿望中出现。吴彬作为奇幻山水画的缔造者,用幻境般的空间把观者带到奇幻无穷的心灵旅程中。

            【作者系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铁岭市银州画院)专职画家】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