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生之倔强”到“意夺造化”的艺术转化

        作者:田雅君2025-08-20 09:07:28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马卫巍   春花欲染万山红   68cmX138cm

          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星空中,马卫巍先生是一颗不容忽视的独特星辰。他执守“以意驭形”的艺术信念,在酣畅淋漓的笔墨之间,使花鸟草木挣脱形骸束缚,迸发出磅礴的生命意志。当这位大写意的践行者踏上大理的苍山洱海,面对险峰之上怒放的高山杜鹃时,一场自然伟力与艺术心魄的深度对话就此展开。这不仅是其个人艺术实践的一次高峰攀越,更是对“师造化”传统在当代大写意语境中如何焕发新声的深刻叩问。

          纵观马卫巍先生笔下的大写意高山杜鹃花,是一场从“形似”到“意夺”的笔墨革命。

          中国花鸟画自徐渭、八大以降,大写意一脉便以“舍形而悦影”为圭臬,以“逸笔草草”承载宇宙生机。马卫巍先生深谙此道,却绝非泥古不化。其教学理念中反复强调“意在笔先,神超象外”,主张将写生所得的自然真趣,经由心灵的熔炉淬炼,最终升华为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意象符号。他笔下的花鸟,早已不是物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被高度提炼、被精神灌注的生命图腾。

          大理苍山的高山杜鹃,恰为这一艺术理念提供了绝佳载体。此花生于海拔三千米的绝壁之上,以纤弱之躯搏击风雪,其生命形态本身便充满大写意的张力与隐喻。马卫巍敏锐地捕捉到这“生之倔强”,并以其独到的笔墨语言进行了一场“意夺造化”的艺术转化。

          观马卫巍先生的大写意高山杜鹃系列作品,最撼人心魄者莫过于其笔墨所构筑的“生命场域”,即大写意语境下的高山杜鹃形神再造。其枝干虬曲盘错,全以篆籀笔法写出,线条沉厚如铁,顿挫间似有金石铿锵之声。浓墨焦墨的果断劈斫,辅以飞白枯笔的苍劲擦扫,将杜鹃扎根于嶙峋石隙、与严酷环境抗争的坚韧风骨刻画得入木三分。枝干不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支撑结构,而是化作了承载天地正气的精神脊梁。

          我个人觉得,马卫巍先生在高山杜鹃花朵的处理上尤见匠心。他大胆运用饱含水分的泼墨、破墨技法,曙红、胭脂、钛白交融碰撞,于混沌中绽开一片烂漫云霞。花形高度简化,甚至趋于抽象,但笔触的疾徐、墨色的浓淡干湿、水痕的晕化流淌,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华彩乐章。风雨中的摇曳之姿、云雾里的朦胧之态、烈日下的灼灼之光,皆在这看似恣意的泼洒中获得了最本质的呈现。

          马卫巍先生深谙画面“留白”之妙。苍茫山石常以极简淡墨略作皴擦,甚至大片留白,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这“白”非空无一物,而是氤氲的云气、是凛冽的山风、是天地间流转的浩然之气。高山杜鹃于此间傲然挺立,花与石、实与虚、有限与无限形成张力,将观者引入一个寥廓苍茫、充满宇宙意识的境界。

          作为当代大写意花鸟名家,马卫巍先生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理论家、作家。他的教学强调“写生非描摹,乃体悟与创生”。大理之行正是这一理念的鲜活实践。他带领学生直面苍山,并非要求精准刻画杜鹃的叶脉花瓣,而是引导他们感受那高寒之地的气息、触摸风霜磨砺的质感、聆听生命在绝境中迸发的无声呐喊。这种对“生境”的全身心沉浸,最终转化为笔下超越物象的“意境”。他在教学中常言:“笔墨当随时代,更当随‘心’。”苍山杜鹃系列正是其“心源”与自然造化深度共鸣的结晶——画中之花,早已超越了植物学范畴,升华为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的顽强、野性的自由、以及面对困境时永不屈服的昂扬精神。这种精神性表达,正是大写意艺术的至高追求。

          在图像泛滥、视觉快餐化的今天,马卫巍先生以苍山杜鹃为载体的艺术探索,彰显了大写意花鸟画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与独特价值,开拓了大写意花鸟的承古开新之路。他拒绝将大写意固化为某种僵化的笔墨套路。苍山杜鹃的独特风骨迫使他打破陈规,创造性地运用泼墨、破墨、枯笔飞白等技法,拓展了大写意的表现疆域,证明传统笔墨语言在直面鲜活自然时仍具有强大的可塑性与生长性。

          在追求视觉刺激的潮流中,马卫巍先生的作品如一股清流,重新锚定了艺术的精神高度。其画中杜鹃所承载的坚韧、野逸、蓬勃的生命力,是对浮躁世风的一种无声超越,为观者提供了一片可栖息的精神净土和向上的精神引领。他将古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念,落实为深入特定地域、体悟特定生命的写生实践。大理苍山的高山杜鹃,因其独特的地理与生命形态,成为了激发其艺术创新的“催化剂”,证明唯有深入生活、扎根大地,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这种对写生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为当代中国画教学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范本。

          马卫巍先生以苍山为纸,以风雨为墨,以高山杜鹃为魂,在大理之巅完成了一次大写意精神的壮丽书写。其笔下那些在风雪中怒放、在云海中沉浮的杜鹃,是自然生命的礼赞,更是大写意艺术“以意驭形”、“笔简意丰”核心精神的璀璨结晶。这苍山深处的杜鹃,经由马卫巍先生心手相应的转化,已化为永恒的艺术符号——它们提醒我们,在这个纷繁喧嚣的世界里,依然存在着一种源自生命本真的磅礴力量,一种直抵心魄的永恒之美。

          (文/田雅君,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会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38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