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水墨画作品《锄汉奸》200cm×240cm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李冬通过大量调研创作了大幅人物题材水墨画作品《锄汉奸》,据知,该题材在此前从未被业内画家这般涉足过。该幅作品描绘的时代背景如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一百五十万人口中,参与锄奸的群众竟达十三万之众,群众哨站密布如林,多达一百多个,锄奸网员亦达五千余人。这些数字的背后展现出了那个年代“全民动员,锄奸反谍”的历史场景,重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充分行使职责,依靠广大民众做好锄奸保卫工作,守护家园的峥嵘岁月。
《锄汉奸》作品是在对历史承载集体记忆真实提炼的基础上,以戏剧性的画面予以构成,将隐喻、象征、联想等视觉符号相结合,把历史场景浓缩于这方宣纸之上。画面中央下端跪伏的三个汉奸形象,是移植的秦桧跪像符号的核心人物,成为了民族耻辱的当代投射。而上方环绕的八路军战士、陕北农民、知识分子、地方乡绅,这些妇孺老少则构成了一个象征性的“人民法庭”。陕北老汉怒目拄握的那把锄头,既是具象的农具,也是《锄汉奸》的民众之“锄”,更可谓是抽象的审判之锤,这种舞台化的艺术处理,超越了简单的历史再现。
画面中不同阶层人物展露出不同的神态,有愤怒爆发,有冷静审视,也有深沉忧虑,暗示着对“汉奸”问题的多维思考。作品右侧上方军帽人物直视并手指观画者,完成了由绘画里到绘画外,从历史场景到现实空间的凌厉穿透,这样直指人心的艺术手段促生了在当代语境下的某种棒喝交驰。
这幅作品以笔为剑指向历史深处的魑魅魍魉,以墨为峰发出沉重诘问,同时又代表着振聋发聩的时代呐喊:在如今硝烟散去的和平年代,“汉奸”并没有消亡,相反,他们以各种形态滋生和涌现。在这个意义上,《锄汉奸》作品既是一座历史巍峨的纪念碑,也是一面可鉴当代的照妖镜,它提醒我们:锄奸的精神内核是对民族根本利益的坚强捍卫。
李冬在《锄汉奸》画面中通过艺术手法强化了一种力量感,严整构图板块里充斥着一种运动中的能量,丰富的墨韵营造着一种情感氛围,画家用苍劲有力的笔触,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凸显出了个性的技法语言,这种绘画图式与表达的主题思想相得益彰。《锄汉奸》作品不光展现出画家作为先辈后人的不忘初心,对辉煌历程的庄严致敬,更展现出了画者赤诚的民族之心和爱国之情,以及时代绘画创作者的那种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