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沈定庵:书风“高冷”的隶书大家

        作者:施涵予 通讯员 蔡荣 2025-08-18 08:19:35 来源:美术报

          沈定庵 尽得风流 浙江美术馆藏

            沈定庵(1927-2023),浙江绍兴人。早年师从冯凌云、林众可、荆冬青,私淑田寄樵诸先生,后又列徐生翁先生门墙。曾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工作。曾任兰亭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绍兴市政协常委、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等。

            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沈定庵无疑是绍兴书坛的一面旗帜,尤其是他的隶书,筑基于汉隶,又吸收清代伊秉绶及传统篆书的优点,风格雄强,古穆凝重不失灵动圆润、线条敦厚尽显畅达博大之姿,且时出自家意趣,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视觉力量,这在当代书法家的隶书作品中并不多见,因此他的隶书在浙江乃至全国书法界都曾产生影响。

            在艺术上高冷与独守己见,为人处事时和洽圆通,这是陈振濂眼中的沈定庵。他认为,沈定庵先生取法清代伊秉绶的专注于笔画平缓与显示间架骨力之貌,又融入了自己的挑剔波磔顿首雁尾的线条动作意识:另辟蹊径,别树一帜,倘若与目下作为“时尚”的多学汉碑隶书而形成“时风”者作一对比,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又喜闻乐见的大氛围下,他的书风似乎显得高冷而不合群。“但正是这种高冷的踽踽独行不暇它顾,却成就了沈定庵先生的一生业绩。而为他人所不能替代也。”

            书法家鲍贤伦认为,沈定庵是当代书坛公认的隶书大家。其实他涉猎广博,兼擅诸体。书多六朝墓志笔意,温文而典雅;篆书出入金文、甲骨,或凝重苍茫,或清丽挺秀;行草书更是融合碑帖,老辣沉厚,神畅笔腾,变化莫测。但沈定庵不以多能为矜,年年岁岁主攻隶书厚积薄发,矗立一代高标。

            沈定庵一生致力于绍兴书法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从修复兰亭古迹到培育后备人才,从整理地方书画文献到推动地域文化交流,他用70年的艺术实践诠释着越人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王洪海表示,“尤为珍贵的是,本次展览特别呈现了沈定庵先生珍藏的徐生翁书法精品,这些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遗存,不仅见证了两位大师之间的师承情谊,更彰显了绍兴文艺界薪火相传、文脉相继的优良传统。”

            在绍兴的风景名胜古迹或厂标市招,多有沈定庵先生的书迹。不论是他无取分文的为景点名胜题名书写,还是有微薄报酬的为公共市景书写,他总是乐意为之尽绵薄之力,并为古城的文化遗产古迹保护写提案,提建议,分内分外都尽职尽能,可见其人“为善最乐,持爱永康”的古道热肠。他的书法在绍兴之外也被众多慕名邀约,请其题写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等公共文化场所,北京人民大会堂“江厅”的匾额就出自他手,尽显书法艺术重镇的浙江风采。

            赵雁君认为:“在纵观遴选的沈定庵先生部分所书写各种匾额题铭形式中,无论是为名胜古迹的增光流溢寺庙佛院的庄严祥和,还是为店牌市招的喜闻乐见,都充分呈现出书法与空间的相得益彰。湖光山色中的大雅宏达,庙堂之上的慈诚肃穆,文化景观市景的添彩增色,沈定庵先生为此留下的书法印记,已成为时代的宝贵财富,为当代的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启示。”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