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5月26日]
易鼎行®模架科技创新赋能大会圆满成功
[05月16日]
全运会场馆更新 “绿色引擎” ,美的楼宇科技驱动低碳未来
[05月15日]
校企合作 签约揭牌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华晖实业共谱产教...
[05月08日]
东方传统色彩计划 | 高平开化寺古建筑色卡正式发布,解...
[05月08日]
洛克·外滩源打造上海文化艺术目的地,街区内美术馆免费开放
[04月30日]
拥河时代新样本:太平河片区重构石家庄理想人居想象
[04月28日]
世界地球日 | RLP Asia 科学减排 助力低碳转型
[04月25日]
百年洋楼焕彩新生 上海建工修缮高氏住宅,解码海派建筑基因
[04月14日]
一建备考不再难,嗨学打造“建造好课节”全程助力
[04月11日]
华远地产张雅卓:住宅的本质是“生长的容器”
美术史论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美术史论
>
美育研究
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作者:叶朗)
北京大学建立于1898年(光绪24年)。当时称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1917 年 1 月 4 日 , 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早在 1912 年 蔡先生就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就曾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强调美育的重要性。 蔡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开始大力实施美育。一方面,他本人亲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并着手编写《美学通论》,另方面,他在北大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画法研究会”和“书法研究会”于 1922 年 8 月合为“造型美术研究会”,“音乐研究会”于 1...
[详细+]
2009/09/10 09:17: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情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杨岚)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对理论资源和实践探索经验的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在情感教育实践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在情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等方面提出系统见解,并对情感教育与德育、美育、智育的关系有所阐释。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智慧、情感理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的软肋 改革开放后,伴随中国教育机制和考试制度的恢复重建和规范化发展,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奠定了今天中国各方面事业发展的基础,功效非凡。但近年来中小学教育逐渐走入应试教育魔圈,并影响到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使创造性和多元智力倾向在题海战术和标...
[详细+]
2009/09/10 09:16: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论审美教育中的互动性特征(作者:杨杰)
本文拟以审美关系中的互动性特征为视角,揭示审美教育的自由本质。 一 审美关系是人类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对象性关系。 所谓对象性关系,是指对象如何与人构成一种关系,即“对象是怎样变成人的对象”。 客观世界是本原的、无限的、独立于人之外的永恒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无论主体将来的活动如何得以长足的发展,自然界在怎样大的程度上被“人化”,这种原本世界的优先地位是无法取代的,这时的物质自然界不是现实的客体。人的现实客体只能是人化的自然界,是肯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存在;另一方面,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证明了人的本质力量,并在实践中使人的本质得以实现,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正如马克思所说的&ldqu...
[详细+]
2009/09/10 09:14: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当代美育应为个性情感营造自由生栖的绿洲(作者:宋生贵)
关于美育对于包括人的个性情感在内的人文情怀的作用和意义,本来早已是为人们所一再论及并确认的命题了。本文再次特别提出这个话题,主要是在于强调其当代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对于当下出现的“无情”的形式化的“美育”现象提出反拨。 一 对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若站在不同角度,作不同层面的描状,自然可以构成种种不同的图景,并作出不尽相同的判断。但透过种种外在的表面现象则又不难见出其明显的相同之处,其中,浮躁与平面化即为突出之点。红尘滚滚,人事劳劳,更多的人在更多的时候都在匆匆忙忙地追寻着什么,把捉着什么,甚或企图得到些什么。在此如同赶集一样匆忙的行动过程中,几乎很少来得及驻足体味、思索与辨析。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有此经历,或者正经历着。当代人在...
[详细+]
2009/09/10 09:13:2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审美教育: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作者:曾繁仁)
这次研讨会之所以选择审美与艺术教育这样一个论题,主要是审美与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面向新的世纪,人类应该审美的生存,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后代培养成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众所周知,面对未来,摆在人类面前的是机遇与挑战共存。所谓机遇,那就是未来岁月人类将会取得更多的繁荣发展。而所谓挑战,那就是与繁华发展相伴,人类也将面临自然生态恶化、工具理性澎涨、市场拜物盛行、精神疾患漫延等等严重问题。这就是物质生活富裕与人的生存状态非美化两极发展的悖论。而要解决这个悖论就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发展。而美育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手段培养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这样的新人应该以审美的世界观作为生存的根本原则,摆脱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rdq...
[详细+]
2009/09/10 09:12:4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论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育科学化原理研究之一(作者:赵伶俐)
美育作为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志,便是师生美感的激发及其激发程度。大量教育实践和实验证明,没有充分的美感生成和体验,即便拥有许多漂亮的外在形式或进行了相当高超的艺术技巧训练,也难以称为名副其实的美育。反之,凡是能充分激发美感,师生双方都因此能乐于去求美、求真、求善,也因此有可能形成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有助于美德、启智、健体的教育,都可以称为美育。因此,美感也就不仅成了美育是否成功的标志、美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标志,而且还是所有教育共同追求的高级境界。不仅限于教育领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也常常能感受到因为追求美感和体验美感所带给我们思想和行为的种种积极促进作用。美感对教育以及对人一切思想行为的发生发展所产生的这种特别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称为美感的增力性...
[详细+]
2009/09/10 09:12:1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2007年高教美育会议论文综述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以“美育与和谐社会建构”为主题,共收到参会论文20余篇,论文集中于以下四个问题,下面分别述之。 一 美育与和谐社会建构的理论分析 天津财经大学的赵洪恩从美育的*能出发,指出美育的直接效应在于塑造和谐的人,而和谐的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美育正是通过塑造和谐的人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家庄铁道学院的杨世杰将和谐社会归为社会美范畴,指出美育工作者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美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积极倡导和谐理念;精心培育和谐思维;全面落实和谐行动;大力弘扬和谐精神。 山西潞城天脊中学的张正方认为,由于美育是...
[详细+]
2009/09/10 09:11:4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王元骧: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
内容提要] 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审美体验使人的情感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它的内容是由美(优美)感和崇高感两方面所构成的:前者给人的是亲和感、爱悦感;后者给人的是震撼感、敬畏感,它突出体现在人面对艰难险阻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精神中。目前我国的美育理论一般着眼于前者而无视后者,因而也就不能对美育作出完整的理解。全面、正确地理解美育的内容,对于正确实施审美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美育 审美 美 健全人格 崇高 一 美育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学界普遍的重视并在研究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现在看来,似乎也存在某些认识上的不足,主要是:一、一般是从实践的、教育学的角度来开展研究...
[详细+]
2009/09/09 16:49:3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潘立勇: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道;形成于“轴心时代”的命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品格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指归以之文化存在为本,以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观照为中介,通过人与对象世界的各种关系的恰如其分的把握来化解各种矛盾,从而实现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和谐,解决人自身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达到人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文化精神,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循天道,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赞化育”的美育工夫,这三者就构成了儒...
[详细+]
2009/09/09 16:45: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张心科: 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详细内容
【 正 文】 2000年3月颁布的高中语文新大纲(试验修订版)强调,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0年3月版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说明”指出“全套书编排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近十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考查出现频繁,分值渐增。可见文学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文学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的最大难点(甚至是盲点)之一”(刘真福)。那么,如何高效优质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本文试结合接受美学来进行探讨。 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
[详细+]
2009/09/09 15:52: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花彩海上
开始:
2025/11/21
结束:
2025/12/21
省市:
上海
场馆:
上海海派艺术馆
希言·何光个展
开始:
2025/11/22
结束:
2026/01/18
省市:
上海
场馆:
上海鸿一美术馆
景德镇考古新发现
开始:
2025/11/21
结束:
2026/03/29
省市:
香港
场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新闻热点
+
more
崇德尚艺·力学力行——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作品展
百廿天美,文脉流长。 自1906年北洋女师范学堂肇基,天津美术学院历经时代风雨,在...
“即拟寻真去——陈相锋作品展”将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展
等一场温暖的小雪
以神取形 形神兼备——吴宪生人物画中的时代印记
画笔为犁,耕绘农村时代新貌
鲁迅精神的有力注脚
探索美育的创新图景
泰山文脉赋能乡村美育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