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气象万千的“中国印”——谈谈篆刻艺术1

        作者:核实中..2009-11-30 10:41:01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自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采用独特的中国古代印章形式设计完成并公布于世,"中国印"这个名词即享誉全球。"中国印"在中国古代特指篆刻、图、押、印、印章、玺等,与诗、书、画一同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四绝""四全",是中国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中国印--篆刻,俗称治印,是以刀代笔为主要表现手段、在印章上突出表现中国特有汉字--篆体书法美的造型艺术。直观上看,篆刻印章的形式美就是把书法、章法、刀法加上气韵完美有机地概括于区区方寸之间,是书法、绘画与雕刻等艺术的缩写,旨在表现活泼自然的情趣和气韵生动的金石韵味,可称为书法的姊妹艺术。篆刻与书法、绘画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战国以前,到秦朝、汉代作为信物的印章已普遍使用,为古代印章艺术发展史的高峰,被历代篆刻家们所推崇并奉为典范。"印宗秦汉"即为此意。



            篆刻起初是为了实用,是达官贵人权力的象征及人们日常交往的凭信,后来由于历代文人墨客的介入,元、明、清篆刻家的继承与发展,逐渐使篆刻与书画的发展相结合,篆刻同书画相映成辉,因此,明清流派印为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二个艺术高峰。在当今更是百花争艳,大家、名流层出不穷,甘为"印奴"者大有人在,形势之好,十分喜人。篆刻的自身艺术价值也在依附于书法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彰显,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



            然而篆刻曾一度被一些人讥为"雕虫小技",却不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鲁迅先生昔年即有"印理通于绘事"之说,潘天寿先生曾说"印章上所用之文字,以篆书为主,亦间用隶书。故治印学者,须先攻文字之学与篆、隶、楷、草之书写;其次,须研习分朱布白与字体纵横交错之配置;其三,须熟习切勒凿之功能。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无所滞碍;其四,须得印面上气势迂回,神情之朴茂,风格之高华等,与书法、绘画之原理原则全同……"



            鲁迅、潘天寿等先辈正是以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完美结合,有力地表现出既有豪放飘逸的书法气势,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有生动刀法雕刻特征的篆刻艺术价值,所以说,它是一门"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我们学习篆刻如果不在印内印外广泛汲取营养,是不能为之成功的。



            古人有"精心作篆,大胆落刀,细心收拾"之说。篆刻家都把篆放在首位,素来篆占十之七八,刻占十之二三。所以,在学习篆刻时必须处理好书法与刻印的关系问题。



            从篆刻艺术来说,大多主张用刀须如写字用笔一样,即所谓"执刀如执笔""用刀似运笔";再者,书法艺术讲究"笔墨情趣",篆刻艺术同样追求"刀精石趣"之完美纯熟,也就是说,篆刻表现的"刀味""石趣"就如同书法上看到的"笔味""情趣"一样,其印面犹如纸画,要使刀锋得笔锋之情趣,以达到运转自如、沉着痛快,或古朴苍劲,或秀丽多姿,或峭拔劲迈,或端庄典雅,或粗犷豪放,或婉约俏俊--既表现出铿锵刀痕,又不失书法之笔味。



            书法用笔应表现出笔法的美,而篆刻用刀也要表现刀法的美,但在艺术上有进一步的要求,则"书法要有金石味,金石要有书法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不仅互相启迪,而且有密切的连带关系。



            因此,印人必须有扎实的书法基础,才能"运刀如笔",卓然成家。印面虽是一块小小的天地,但与书法纸面上的章法一样,结构严谨,宽可驰马,密不容针,立异避同,多姿善变,以达到顾盼有情、生动活泼的艺术境界。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8(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3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