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3月28日]
立邦“未来之星”青年设计师大赛第十一年,持续培育中国新...
[03月27日]
筑掣科技支招:做到这几点,轻松打造办公室归属感
[03月27日]
西南地区第一所清华附中首开区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03月23日]
莫艺水性氟碳仿木纹漆为建筑涂刷一份春意盎然
[03月23日]
喜报 | 微筑科技荣获华为“最佳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奖”
[03月22日]
莫干山ENF级板材“宅”出新净界
[03月22日]
中国国际时尚消费高峰论坛在深圳罗湖举行
[03月21日]
设计师谭晫专访:我希望能探索环境空间设计中更高的思想艺术性
[03月16日]
木纹漆应用|浙江温州腾蛟镇第一小学指示牌木纹漆效果展示
[03月16日]
金属建筑的保护衣——莫艺水性金属漆
美术史论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美术史论
>
中国美学
新诠释学视角下的明代四大奇书(作者:杨义)
摘 要 :明代四大奇书在中国文化格局中创造了一种奇峰突起、奇气盎然的景观。本文试图从叙事智慧和叙事结构的角度,结合文本所由生的民间文化精神,通过细读的方式,重新解读这几部经典文学作品,以期借助新的诠释学视角获得更加新颖、细致的理解。所谓新的诠释学视角,是指我们应该把这些章回小说当作大文学语境下的作品而非纯文学作品,回到作品本身的文化意义和文化智慧中,进行体验和考察。这种新诠释学的还原研究,不是从某种文学概念出发,而是从作品本身的生成和变异的实际情形出发,来考察民族文化心理对它的渗透和折射,把这些奇书当作一种生命的过程和文化的过程来进行解释和研究。 关键词: 明代四大奇书;新诠释学视角;大文学语境;叙事学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
[详细+]
2009/09/09 16:35: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论宋代审美文化的双重模态(作者:仪平策)
宋代审美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后期审美文化的典型形态,无论在思想的、理论的层面上,还是在经验的、实践的领域中,都呈现为一种历史上少见的内在龃龉甚至彼此冲突的双重结构模态。在这一时期,既有大张旗鼓的以古理圣道之政教内容为要旨的古文运动和诗文革新运动,又有阵营庞大的唯句法格律之形式趣味是求的“江西诗派”及其多样变种,既有标榜“宗经复古”、“明道致用”、“垂教于民”等等的伦理功用主义文学观念的空前盛隆,又有倡扬“吟情悦性”、“不涉理路”、“高其韵味”、“唯造平淡”以及“妙悟”、“兴趣&rd...
[详细+]
2009/09/09 16:34: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宋明之际的理学与美学(作者:仪平策)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旨在撑持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儒学,同强调以仁释礼,礼乐并用,情理相和的早期儒学所具有的浓厚的感性意味比起来,则更多地以蔑视,禁锢以至否定感性的唯理性主义和冷漠、森严、抽象的纯哲学面孔而空前遥远地离开了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准审美的哲学文化的终结。哲学与美学在这种历史性的分离与隔膜中各自拥有了自己的领地。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作为同时代的思想成果,宋明之际的理学与美学又不可能是完全绝缘的。事实上,如果撇开它们在思辨对象、观念内容和理论导向等方面相对外在的差异,着重考察它们在精神结构,思维形式,研究方法上所表现出来的更深层,更内在的特征,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二者又是亲缘的,共相的和互渗的。描述一下这种共相性,对于科学地复现中国美学演变的基本图景,进而认识中国特殊的...
[详细+]
2009/09/09 16:34: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王弼玄学与中国美学(作者:仪平策)
“中古”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大转折的关键”(宗白华语),其逻辑起点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内对此大体有两种意见,一说是东汉王充,一说是建安曹丕。笔者却稍有异议。从方法论上说,确定某个环节是不是逻辑起点,主要看它是否包孕了有别于前代并规定着其后美学发展趋向的理论胚胎和价值雏型。鉴乎此,笔者以为中古美学发生新变的根源在思想形式上,当是所谓魏晋玄学。正是它创建了一整套不同于汉代(包括王充,详后)的新的思维形式和价值体系,并因此成为中古美学(包括素重“玄默”的曹丕美学)奏出新响的内在动因。在这个意义上,引发和促动了中古美学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逻辑中介应是玄学思潮。众所周知,王弼是玄学思潮的首要人物。他所建构的玄学体系,不仅对中国哲学,而且对...
[详细+]
2009/09/09 16:33:5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魏晋南北朝美学的流变与玄、佛哲学(作者:仪平策)
魏晋南北朝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大转折的关键”(宗白华语),其重要地位已日愈为人们所注重,特别是其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潮之间的关系,作为可能揭开这一时期美学流变之谜的途径之一,正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令人兴奋,它反映了美学史和文艺史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但要指出的是,这种研究目前还停,留在诸如分析玄言诗,探究佛教艺术这样一种外围的,现象的层次上,而时代的审美意识和哲学理性在认识论和价值观上的更深层、更本质的内在联系却相对来说被忽略了。笔者认为,魏晋南北朝美学和艺术在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转折和流变,正是以哲学思潮的逻辑演化为先导的。换言之,哲学理性从魏晋玄学向南朝佛学的嬗递,成为这一历史阶段审美意识发生相应跃动的直接参照和重大契机。不了解这种更深层、更本质的内在联系,恐难真正把握魏...
[详细+]
2009/09/09 16:33: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魏晋南北朝艺术美理念的三大变迁(作者:仪平策)
一个时代的艺术美理念,是该时代美学发展的核心和灵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美理念,则是该时代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大转折的关键”(宗白华《美学散步》第26—2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的领军角色和典型表征。正是艺术美理念的突破性转型和飞跃,才真正带来了,也真正标志着该时代审美意识的独立和文学艺术的“自觉”。那么,魏晋南北朝的艺术美理念在推动该时期美学的大转折方面担当了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它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引领着这一美学“大转折”过程的?其具体的历史意涵和基本的演化轨迹又是怎样的?……显然,这仍是一些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拟从总体宏观的角度对此做一点研讨和阐释,不当之处敬请教正...
[详细+]
2009/09/09 16:32:5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玄、佛语境与陶、谢诗旨(作者:仪平策)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一日他与林 论诗,“林悴曰:‘诗有韵有格,故自不同。如渊明诗,是其格高,谢灵运句,乃其韵胜也。’予时听之,瞿然若有所悟”(下集卷一)。这段话在历代评陶论谢的浩繁文字中也许并不显眼,因而较少为人所重。但依笔者之见,此说实在称得上卓尔不群,独出机杼,一“格高”一“韵胜”之论,可谓直达陶、谢诗旨之神髓。 笔者之所以对陈善所述的这段文字感兴趣,不仅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地概括了陶、谢诗作的中心旨趣,而且它还涉及到了中国诗史在唐以前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迁,那就是诗美观念由重“格”(人格、品格)向主“韵”(韵味、神韵)的历史转换。这一标志...
[详细+]
2009/09/09 16:32:2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蒋孔阳美学思想评述(作者:曾繁仁)
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逝世已经一周年了。半个世纪以来,蒋孔阳教授在美学领域辛勤耕耘,卓有建树。特别是在晚年历时14载撰写的《美学新论》一书,更是其一生美学思想的结晶。本书是对建国40多年美学研究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跨世纪美学研究的一个开启。它预示着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融汇中西古今史论的新的开放的美学理论形态已经诞生。而这个新的开放的美学理论形态的诞生,就是蒋先生长期自觉运用“综合比较”研究方法的丰硕成果。 一 什么是综合比较呢?蒋先生指出:“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古今巨变,中外汇合的时代,各种思想和潮流纷至沓来,我们面临多种的机遇和选择。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我们要把古今中外的成就,尽可能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各取所长,相互...
[详细+]
2009/09/09 16:32: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评墨子“非乐论”美学思想(作者:曾繁仁)
一 中国古代美学的源头为儒、墨、道、法诸家,儒、墨在先秦时代并称“显学”,两汉以后才逐渐形成儒家独尊、墨家湮没的局面。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儒家美学思想研究较多,而对墨家美学思想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这样,就难以准确了解我国古代美学发端时期的全貌。近些年来,海内外学者对墨学的研究逐渐增多、逐步深入,但主要侧重于墨家的政治、哲学、战争、军事、科技、道德思想的研究,而对其美学思想的研究,不仅数量不多,而且较为片面。有学者认为,墨子“非乐”就是全面否定美和艺术的社会价值,因而是落后的、倒退的。这些学者大多是对墨子的美学思想进行孤立的文本分析,而无视这些思想所得以出现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潜在的学术动机,因而便难免失之简单和片面。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地、细致地...
[详细+]
2009/09/09 16:31:3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作者:曾繁仁)
文艺美学学科是1980年春,在昆明召开的全国首届美学学会上,由原北京大学胡经之教授首次提出来的。1982年,胡经之教授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向导》中发表《文艺美学及其他》一文。该文指出:“文艺学和美学的深入发展,促使一门交错于两者之间的新的学科出现了,我们姑且称它为文艺美学”。1986年5月,山东大学中文系等六家学术单位在山东泰安发起召开了首届全国文艺美学讨论会,围绕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此后,围绕文艺美学学科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直到2000年12月,教育部批准在山东大学建立文艺美学重点研究基地。二十年来,文艺美学学科由草创到深入研究,到再度成为热点,倾注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据目前不完全的统计,二十年来,有关文艺美学的学术论文有20...
[详细+]
2009/09/09 16:29: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黄阿忠作品展
开始:
2025/05/24
结束:
2025/07/03
省市:
江苏
场馆:
凤凰艺都美术馆
美美与共
开始:
2025/05/16
结束:
2025/06/13
省市:
四川
场馆:
成都画院琴台艺术馆
徐善循艺术展
开始:
2025/05/18
结束:
2025/06/05
省市:
江西
场馆:
墨谷美术馆
新闻热点
+
more
“何论东西:程昕东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由广东美术馆主办、法兰西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古巴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法兰西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支持的“何论...
著名连环画家庞邦本逝世
“一百零一个愿望——汉字艺术展”亮相意大利威尼斯展示中文之美
“城市平行线——黄阿忠作品展”将在无锡开展
“美美与共——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第三届学术邀请展”将开展
徐冬青 | 当绘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人、山、花”兼善的“全能”画家——乔玉川
“文化老兵”何新年:透过文物读懂中原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