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彭利铭:我的精神归宿,散落在所有与笔墨相遇的时刻

        作者:彭利铭2025-11-13 09:32:05 来源:5A画廊

          客里光阴惊晚秋,

          无端薄念上孤舟。

          举杯欲语蟾光冷,

          一任乡愁逐水流。

          忽然想起不久前的长沙之夜。信步穿行于几条幽深巷陌,虽只是浮光掠影,却仿佛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脉搏——一种植根于日常、却又超越凡俗的文化品致,别饶隽味,生机勃勃。尤其那扑面而来的辣味,是长沙最炽烈的问候。它不单是舌尖的灼热,更是一种弥漫在街巷空气中的烟火之气,瞬间唤起了游子心底的亲切。这辣,是地域的性格,是湘菜文化沉淀的厚重底蕴。脚下青石台阶被岁月磨蚀得温润如玉,映衬着门额、檐角上栩栩如生的砖雕石刻纹样,无声诉说着千年文脉的绵延传承。而最动人的,是这“辣”的情致已深深融入百姓寻常生活,淬炼成一种“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生命哲学。它“辣”出了湖南人骨子里的那份傲岸与自信,“辣”出了湖南人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刚健。

          见一小馆挂了几幅国画小品,第一印象是安静熟练,含情抒怀。虽非名迹,却在畅神中自有笔趣。丹青存雅意,笔墨见风流。大概这便是雅俗共赏之境吧。在街巷中得见如此可赏之作,实属难得。我常说中国书画就是一座摩天大楼,添砖加瓦才是成功的标志。想今日巷中所见画作,或为小写意之率真,或为没骨之渲染,或为白描之流畅,或为泼彩之天成……不也是对“以理法取正,以神趣为归”、重心灵抒写的理解与追求么?不也是为中国书画添砖加瓦之为么?众所周知,书画之路本是寂寞而长长的小路,途中必会遇到种种困阻。初学常感茫然,不知路在何方,继而是放也放不下,想丢却又丢不掉。此时,无所适从的尴尬,着实令人烦躁,甚至有所失望。今日巷中所见画作,岂非作者历经徘徊后,于寂寞之中日课不辍、默然耕耘之果?其为理想艰难前行,迷惘之后更见坚韧、执着与坚定。此般赤诚,此般热爱,此般锲而不舍,不也正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映照么?思之,敬意油然。当今常论文化自信,何谓自信?我从这巷间守正创新、承古开今的小幅画作里,窥见了湖南画家笔下那份自信。

          返至宾馆,乘兴得五律一首,以表敬意:

          春盛万花开,

          云青百鹤来。

          耕耘承史脉,

          笔墨寄情才。

          锦绣倾心绘,

          梅兰执意栽。

          人生怀大志,

          缓步上高台!

          适见友人微信中感慨:“人生有两境界,一曰知道,明白所求;二曰知足,知足所有。”我自忖,二者皆得。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有一种公平是可期的:你所从事的事,恰是你所深爱、所求索、所梦想,乃至信仰所在。这是一种幸运的公平,我得之,故我知足。与诗文书画相伴,我得到了我的快乐!有时看似失去了很多,承受了许多,或似从高峰跌入低谷,但我知人生本无坦途,这些都是有所获、有所成的必经之路。

          一路走来,也使我悟得许多……

          我悟得失去中的苦涩也有甜蜜;

          悟得无助时的奋斗更弥足珍贵;

          悟得心怀敬畏才会去奋进;

          悟得阻力实为前进的动力;

          悟得踩下绊脚石便可为梯;

          悟得成功的捷径在于坚持;

          悟得唯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悟得倍加珍惜才可以拥有;

          悟得梦里路再长也不会留下一个脚印;

          悟得名位或可被夺,然本领无人能夺、无势可挡;

          悟得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幸福真谛!

          在此,我感恩师长们教诲培育;感恩兄长们扶助支持;感恩当年的单位给予机会和平台;感恩一路上曾同行、曾搀扶的兄弟姐妹。当然,也要感谢曾经遇到的某几位,是他们竭力逆推,迫使我不得不放弃既有、逆风而行,选择了这条耕耘传统文化艺术的路,自此与世无争,将光阴与精力投入到另一项更值得的事业,才成就了今日手中这一部厚厚的诗文书画集。我深知人生没有等来的精彩,只有拼出来的辉煌。

          情之所至,赋诗以抒发:

          丹枫似火映残阳,

          银杏流金遍地黄。

          凝目捻须观暮色,

          举杯邀月揽秋光。

          吟诗入卷情商起,

          把盏倾觞兴致扬。

          沉醉谁知何日醒,

          痴心不逊少年郎。

          年轻时,曾用楷书抄录过一段名言挂在书房:“事当三思,惟恐忙中有错;气能一忍,方知过后无忧。道理服人,哪怕英雄似虎;律条不犯,说甚官法如炉。此刚柔中正,持家之良方也。”一路风尘直到今天,终得真切体悟其理。闲时多了,读书愈广,思虑更深。艺术专业本无天花板,课题浩渺无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一猛子扎进艺术海洋,数十载奋力游弋,仍未触岸;竭尽气力下潜,亦未探底。这或许是“艺无止境”之谓吧?然仍想再出本画集,出本文集,出本诗词书法集。虽底气不足,诚惶诚恐,但总是还有那么一份冲动。我深知美不可穷尽,永远发掘不完,我知道艺途从来不论出身,只问赤诚。唯有踏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无愧此生,便足矣。

          乘兴再得七律一首抒怀:

          诗文书画但寻根,

          把酒从容笑举樽。

          邀月诗情添玉律,

          挥毫墨韵觅灵魂。

          逍遥慢步知长路,

          坎坷轻扶感大恩。

          得意山川深谷远,

          风霜雪雨有乾坤。

          画画,写字,赋诗,填词,撰文,人不管冠以任何头衔,最终要靠作品说话。沉潜下去,做好作品,方是根本。名与利,人所共求,唯有过硬之作,腰杆方能挺直。而今已是花甲之年,到这个年龄,思虑何必过繁?衣食俱足,安康无恙,以书画为乐,乐在其中,写心写情写志,顺势而为,无拘无束,物我两忘,当是我们这个年龄应有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境界。刚完成一幅画,并即兴填词一首:

          《清平乐·老君山》

          重峦叠嶂,

          雾霭青峰上。

          紫气东来云海荡,

          道法自然心旷。

          谁知岁月如飞,

          行囊空载而归,

          感悟人生似梦,

          无为即是天机。

          当我一鼓作气墨写词稿时,却发现墨迹已与往昔不同,笔底毫端浸透着湘江北去的氤氲、太行南行的风骨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原乡虽在故土,而精神归宿,竟散落在所有与笔墨相遇的时刻。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