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汤米·哈里森:寻常之物”将在苏州开幕

        作者:admin2025-11-13 08:53:57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虹·美术馆荣幸呈现英国艺术家汤米·哈里森(Tommy Harrison)的亚洲首场个人项目 《寻常之物》*(Commonplace)。展览汇集艺术家为本次展出创作的全新绘画作品,延续其对图像语言与文化符号的持续思考。哈里森的绘画以历史与当代之间的往复为出发点,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日的诸种绘画传统中汲取形式与观念的能量。在本次展览中,他将这些沉积的文化母题与自身的现实经验交织起来,通过绵密的手势、层叠的纹理与复杂的构图,构筑出既凝重又游移的视觉空间。

          本次展出的新作以“忏悔”的主题为核心。画中的人物徘徊于言说与沉默的边界,他们似乎正试图开口,却被破碎的面具或缺失的头部所阻断。那些被遮蔽的面孔与支离的形象构成了一种关于身份与表述的隐喻,而画面中频繁出现的麦克风暗示着私密的独白正被记录、被传播,仿佛忏悔与公开之间的界线正在被消解。人物所处的空间被百叶窗、铁栅、封闭的门窗所包围,这些曾经可进入的场所如今被关闭,成为失去了功能的结构。通过以近乎真人尺度进行绘制,艺术家让观众被迫进入画面,与那些被阻隔的身体和空间对峙,在凝视中体验显露与隐藏之间的心理张力。

          对比与冲突,是哈里森绘画中始终存在的视觉语法——光与暗、织物与金属、庄严与腐败并置于同一画面。正是在这种看似对立的构成中,他试图触及某种“紧张”的本质。为了实现这种复杂的视觉感受,哈里森不断在材质、形态与空间结构之间实验,从绘画表面的肌理到内部几何的转换,再到数不清的微小形象关系的编织,让每一次笔触都成为意义生成的契机。

          哈里森的绘画以对日常物件与空间的再塑为出发点,使它们在新的语境中获得象征的重量。通过与其他母题的并置与对话,艺术家建立起一个开放的语言系统,使意义游离于固化的符号之外,在不断转译与错位的过程中涌现。作品中的视觉张力不仅源自形象的矛盾,也来自观者与画面之间形成的思维距离——一种无法被完全捕捉的模糊与悬置的状态。正是在这种游离与未决中,哈里森的绘画呈现出独特的精神质感:它既关于看,也关于无法被看见。


          汤米·哈里森(Tommy Harrison)

          汤米·哈里森的创作致力于探讨绘画图像的建构与崩塌过程。他以高度精炼的技法与多元的艺术影响为特征,从盛期文艺复兴直至当代的绘画传统中汲取灵感。每一件作品的核心都在于通向构图的技术性旅程——这一旅程在数月的展开过程中层层累积:从几何形态出发,发展出多种可能的视觉走向,最终归于一种幽暗、神秘的风景或诡异的室内场景。

          哈里森通常以裁缝粉笔直接在画布上绘制,建立最初的构图框架,而这一框架往往被很快舍弃。他的工作方式并无预设逻辑,图像的生成具有绕行与反覆的特征——艺术家不断回应自身早先的笔迹与动作,直到方向逐渐显现。此时,一个“蓝图”呼之欲出,其中潜藏的形式性与具象意象随之浮现,形成一种可供他通过油彩进一步建构或拆解的张力。相较于预先设计的构思,哈里森更依赖一种“有序的自发性”来引导创作;他在数周乃至数月的时间里同时推进多幅画作,缓慢地在众多可能的构图路径之间辩证、协调。

          他的绘画常以源自艺术史或更广泛视觉文化的母题或现成图像为依托,其中包括截断的人体、动物、舞台帷幕、繁复的图案、匿名的风景或令人窒息的室内空间。这些元素被挪用并重新部署为纯粹的形式因素,剥离叙事与教化的功能。

          汤米·哈里森(1996年生于英国斯托克波特)于2021至2023年就读于曼彻斯特艺术学院,获绘画硕士学位(MFA)。2020年,他荣获霍沃斯信托绘画奖学金(Haworth Trust Painting Scholarship)。


          汤米·哈里森:寻常之物

          开展时间:2025-11-16

          结束时间:2026-01-13

          展览地点:虹·美术馆

          展览地址:苏州李公堤4期17幢

          参展艺术家:汤米·哈里森(Tommy Harrison)

          主办单位:虹·美术馆

          协办单位:GRIMM 格林画廊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