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以艺通心!
深圳市南外集团第六届“厚德杯”视觉艺术作品展启幕
青春与千年在此刻对望,笔尖勾勒出文化的脉络,也照见未来的微光。艺术,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少年眼中的世界;更如一束光,照亮了教育中最为动人的部分——美的启蒙。这场展览,便是这一切发生的现场。10月27日,“恰三十芳华 致世界广大”——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第六届“厚德杯”学生视觉艺术作品展在南山区教育局一楼展厅正式启幕,展现出一所学校以美育重塑教育生态的生动实践。
一、格局之变:从书法赛事到综合美育平台

“厚德杯”项目负责人练威鹏老师介绍,本届“厚德杯”已由单项书法赛事,演进为涵盖绘画、数字艺术、篆刻、综合材料在内的综合性视觉艺术盛典。现场设置四大展区,展出逾百件作品,集中呈现南外学子在传统与数字、非遗与科技之间的自由穿行。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学生们在创作中融合AI技术、数字艺术与传统笔墨,让蓝晒、陶艺等古老技艺与当代审美对话。展览由学生自主担任“小小讲解员”,他们的表达本身,也成为展览中流动的艺术风景。
二、区域视野:“美育一件事”的南山气象

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在致辞中表示,南山教育始终将美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今年以来,以“美育一件事”为抓手,南山系统推进美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师素养提升、艺术实践普及等系列美育浸润行动,着力构建了全员、全科、全域、全社会“四全”的美育工作新机制。全区多校建成“少年艺术学院”常态化开展活动,培育出一批特色艺术工坊和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基本形成“人人有爱好、班班有特色、校校有团队”的美育新格局。
陈登福希望,南外集团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动美育与多学科融合创新;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培育更多“艺教融合”型教师;拓展社会美育资源,深化馆校合作机制,在办学中,进一步提升美育特色品牌,让美育释放滋养生命、启迪创造的蓬勃力量。
三、无界之美:馆校共筑美育新生态

“展览最动人的莫过于孩子们对‘美’的多元表达,这场与青春艺术的浪漫相遇,让人倍感欣喜与振奋。”深圳市小学美术教研员尹也表示,深圳推动“美育一件事”扎实落地,彰显了美育教育的基础性、超越性、实践性和浸润性,不仅面向所有学生,为学生未来奠基,还将科学美、人文美、自然美和品德美都融入到艺术之中,为学生浸润式发展塑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此次展出的多元学生作品,彰显出南外美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各成员校在“少年艺术院”主导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了良好的美育生态环境。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提出,艺术教育的核心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育“会感知美、能创造美”的完整的人。他赞许南外构建的“课堂启蒙、工坊实践、展览呈现”全链条成长路径,并特别提到学校引导学生通过艺术思考自然、环保与文化传承,让美育成为涵养文化自信的土壤。他表示,关山月美术馆期待与南外携手,将“馆校合作”生态做得更加扎实。
四、校本之径:构建贯通融合的“大美育”体系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葛岩峰阐释了“厚德杯”升级背后的教育逻辑:从“分层”走向“分类”,构建以“三驾马车”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南外不将美育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以“大资源”整合社会力量,以“大课程”打破课堂边界,推动“走校艺术团”、七大基地与多校联动。
在此框架下,集团各校美育特色竞相绽放:科苑小学深耕书画篆刻,高新中学打造时尚文创,滨海学校探索生活陶艺、油画与国画,滨海小学传承“四君子”文人雅韵,科华学校研习传统服饰,华侨城小学与沙河小学分别构筑美工坊与文化传承工坊,第二实验学校聚焦现代设计。此外,文华学校的纸艺、高级中学与桃源中学的书法、大冲学校与华侨城中学的综合材料、深汕西中心学校的陶艺、香山里学校的蓝晒等,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集团、贯通传统与现代的美育特色网络。

近年来,南外更与关山月美术馆深度联动,汇聚专家智慧,以“课堂+工坊+展览”的融合模式,推动美育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让“校馆共育”的理念焕发出可触可感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