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此中:竹与园的互观”展览与观众见面。
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在展览前言中表示:“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新的转化与创造是各国艺术家都十分重视的课题。”本次展览正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构建了一个“互观”的框架,不仅是“竹”与“园”在视觉和精神上的相互关照,更是传统与当代、东方美学与全球语境的对视。展览以“此中”为名,意在邀请观众置身于这场永恒的对话“之间”,亲身感受在观念与语言、媒介与方法、身体与精神的碰撞中所生发的多重维度。
展览聚焦“竹”与“园”这两个深植于中华文脉的经典意象进行当代转化,汇集36位艺术家的42件作品,涵盖油画、水墨、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媒介。展览的三个单元——“共生造境”“竹格新解”“园语重构”,构成一个多层次的视觉叙事。“共生造境”着眼于竹与园的交融共生,艺术家们创造出竹石相依、窗廊掩映的意境现场,使竹成为与空间、光影交织的活性媒介,让园林演变为一个可生长、呼吸的有机体。“竹格新解”聚焦于竹文化的当代转译,艺术家们深入其“清新、有节、韧直”的精神内核,通过解构与再造,不仅延续了其作为古典象征的传统品格,更赋予它属于21世纪的视觉语义。“园语重构”致力于语境转换,艺术家们以多元媒介重新诠释园景、亭台、池鱼和石意等园林元素,将移步换景和游观之趣转化为视觉与空间的叙事实验,激活深藏于东方美学中的宇宙观和生命感。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策展践行。它通过创新性的艺术语言,让“竹”与“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公众理解传统、感知此刻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主办,各部门通力配合,研究部研究馆员王萌担任策展人。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一层3、5、7号厅,展出至11月5日(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