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西柏坡请缨解放新疆》170x270cm
在窦鸿老师的艺术天地里,我深切感受到军旅文化那独一无二的魅力,更领略到艺术与人生水乳交融的奇妙境界。他以画笔为剑,以油彩为墨,勾勒出对军旅生活的炽热热爱、对艺术的不懈执着追求,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艺术人生,宛如一首激昂澎湃的战歌,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激荡,余音绕梁。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几年前,在2021年建党百年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他所在部队精心筹备了一场美术展览活动。也正是在这场活动中,我初次听闻了窦鸿之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就凭借《小雨》等一系列油画作品在艺术界崭露头角,声名如璀璨星辰般迅速传开,一举成为备受瞩目的画家。彼时,即便未曾与他相见,但从旁人讲述里,他的言谈好似带着源自军人灵魂深处的厚重与理性。
七月,骄阳似火,炽热的阳光如无数根金针,直直地刺向大地,“八一美术馆”在这般酷热的烘烤下,却闪耀着别样璀璨的艺术光辉,恰似一座矗立在尘世中的艺术圣殿,散发着令人心驰神往的魅力。
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忐忑,脚步匆匆却又不失稳重地朝着美术馆走去。当距离美术馆还有百余米时,我的目光瞬间被一个身着笔挺军装的身影吸引住了。只见他在烈日下毅然站立,身姿挺拔如松,仿佛一棵在狂风中屹立不倒的青松,彰显着军人的坚毅与刚强。他一边轻轻挥动着手臂,一边脸上洋溢着亲切而真诚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而又和煦,没有丝毫的疏离感,就像多年未曾谋面却依旧心有灵犀的老战友,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那一刻,作为同样曾身为军人的我,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深深触动。我仿佛透过他的笑容和身姿,看到了军旅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深刻印记——那份质朴与纯粹。
踏入展厅,柔和的灯光如一层薄纱,轻轻洒在一幅幅作品上,仿佛为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而迷人的面纱。窦鸿老师亲自引领着我,逐幅讲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将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技法娓娓道来。从历史长河中那些波澜壮阔的战役,到艺术家创作时灵感如泉涌的瞬间,再到情感倾注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他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不知不觉间,一个多小时悄然流逝,我对这位艺术家的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心中对他的敬意愈发深厚。
窦鸿老师的油画,构图宏大开阔,宛如一幅幅壮丽的史诗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之中;色彩沉稳厚重,如同岁月沉淀的琥珀,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与故事。这种风格体现出一种史诗般的“壮美”,让人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在有力跳动。而他陕北汉子般的豪放性格,又如同炽热的火焰,为他的作品注入了生命的激情与温度,使画面充满了蓬勃的活力。在他的画作中,人物形象鲜活饱满,情感真挚浓烈,让观者不禁为之动容,与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以《平型关大捷》为例,画面中硝烟弥漫,仿佛能闻到刺鼻的火药味;战士们奋勇杀敌,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与无畏的勇气,仿佛能听到他们震天动地的呐喊声。人物刻画精准入微,每一根线条、每一抹色彩都恰到好处,仿佛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生命的活力;画面结构严谨有序,线条刚劲有力,如同战士们的脊梁,支撑起整个画面的气势;色彩浓烈而深沉,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壮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窦鸿的艺术世界并非只有宏大的叙事。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小品,宛如一串串灵动的音符,奏响着生活的美好乐章。这些作品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从那细腻的笔触、和谐的色彩搭配中,不难看出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热爱。他就像一位生活的诗人,用画笔捕捉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将平凡化作永恒,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作为军旅画家,窦鸿有着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更善于捕捉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图,将人物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战士们的坚韧与执着,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勇前行;能看到战友间的深情厚谊,他们在战场上相互扶持、生死与共,这份情谊坚如磐石;还能看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这种情感的传递,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军旅生活之中,与画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今,窦鸿老师虽已离开军营,但他的艺术之根永远扎在军旅生活的土壤中。那片土地赋予他的坚韧、忠诚与担当,已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如潺潺溪流,源源不断地滋润着他的艺术之花。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用画笔描绘着时代的风采,展现着军人的精神风貌;更是一位热心的导师,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后辈,不遗余力地推动艺术的发展。
(文/万徐良,中国军旅书画学会副会长兼总编,艺术家,资深媒体人,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