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逐日》 200cm×230cm 综合材料2024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人类对星空的向往与探索古已有之,深层的心理渴求依然是人类对自我认知的验证。涂少辉是我认识的艺术家中特殊的一位。他自身喜好的驳杂、思维方式的发散都是他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力的由来。
新世纪以来在中囯画领域一度兴起对这一古老而伟大的艺术传统边界问题的探讨,这与人类探索宇宙边界的心理类似。涂少辉作品的出现恰逢其时,具有指标意义。
绢或不锈钢、颜料或钉子、毛刷或激光笔,一切似乎隔隔不入的表象,他智慧的用来投射并呈现一个客观的亦或是憧憬的浩瀚星空。从这个意义上我很难再用传统艺术的分类方法把他的作品进行对标,当然也不需要。
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他作品的文章,总还是有为了某种目的把作品牵强归类的嫌疑,也许是因为他中国画专业的出身。现实中有一类艺术家就是暂时很难被准确归类的,他们自己也可能会因此患上焦虑症,殊不知他们之于艺术史的价值正来自于此。
正如涂少辉艺术创作的母题“星空”,我希望他能坚定的徜徉其间,参与“宇宙”的重塑,待以光年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发出悠远而持久的能量。
(文/张见,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