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即将呈现“切梦刀——刘小婕个人项目”。此次展览推出了刘小婕近两年六个系列的代表作品。艺术家强调观看与知觉之间的微妙张力,邀请观者在流动的图像中感知个体经验与情绪的隐秘痕迹。展览将于10月7日晚7:00开幕,持续至11月9日。
“梦而可切,这把刀可谓锋利无比了。”
我曾幻想从李健吾那篇名为《切梦刀》的字里行间中去追寻某把刀的踪迹,但是同文章最后的结果一样,郁闷、无功而返。
然而,那是几个月前,我第一次在刘小婕的工作室里直面她的作品,相悖的视觉感受在我的心中此起彼伏——“柔软”悄然浮起,“锋利”随即切入——两股冲突的力量让我摇摆不定,持续不断地撕扯着我的判断。正当我纠结如何是好的时候,一把属于小婕的刀锋缓缓从我的意识划过。
“软切割”是使用这把刀独有的方式。它并不依赖锋利的刀口,也不是刀刃自身的硬度,而是一种延迟的、几乎无声的介入:温柔与含蓄取代了直接的暴力,但作用更为彻底。它在平静的外表下拆解感知,重组情绪。刀身的锋芒被隐藏在柔软的外壳之中,因此更具有欺骗性和穿透力。
在她的作品中,温润的笔触构成了物象的轮廓,可是画面晕染的朦胧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轻柔的触感。更确切而言,它是一种经过设计后的假象,制造出亲密而暧昧的表面。
回顾其过去的一部分创作,小婕的表达常以两组图像并置。这种布置方式看似呼应,实则她在画面内部留下些许不规整的断裂与间隙。其中,那些张开的钳子、褶皱的皮带、扭曲的绳索、发辫,以及带有心形镂空的金属配饰被局部放大到陌生化,脱离了日常的语境,成为割裂整体感知的元素。
或许切梦刀并没有开刃,它留下的也并非鲜明的伤口。你我不晓得它是否真的存在,只是画中那道迟滞的裂缝又愈发显眼。与骤然的断裂相比,小婕的这种表达更类似缓慢渗透的错位,携带着延迟性,使“软切割”比直接的暴力更难以防御,也更持久。当我们在意识到切口的存在时,早已身处其中。
(文/张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