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丁聪和他的朋友们》 出版

        作者:路艳霞2025-07-21 09:36:29 来源:北京日报

          岂航(左)、丁小一


          《丁聪和他的朋友们》 出版,116位文化名人的肖像漫画和相互调侃集中呈现

          7月19日下午,中国著名漫画家、“漫画三老”之一丁聪先生的公子丁小一,专程从上海赶到北京,做客北京图书大厦“全国新书首发平台”线上线下打通后的第一场直播活动,为读者带来《丁聪和他的朋友们》新书分享会。

          这部图文集收录了漫画大师丁聪为116位文化界友人创作的肖像漫画,及朋友们所写的自述或互相调侃的话语,用漫画艺术和幽默文字谱写了一部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谱。活动上,丁小一先生与北京发行集团下属幽默书店主理人岂航以对谈形式解读书中的漫画笔触与文字脉络,讲述了丁聪先生与朋友们交往的逸闻趣事。

          从《四世同堂》到《读书》,漫画家的双重身份

          读过老版《四世同堂》的朋友,对书里的插画应该不陌生。分享会伊始,岂航说,这些漫画的创作者小丁,就是“中国漫画三老”之一的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在《四世同堂》插画中,祁家四代同堂的全家福构图,通过台阶与门窗的象征性处理,将传统建筑美学转化为家族精神的视觉符号。丁小一介绍,丁聪与老舍两人之间所产生的强烈的艺术共鸣令人向往,人们在获得巨大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更能理解其中“含泪的微笑”的况味,这也正是丁聪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他在深入解读剖析老舍作品的同时,也注入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最终实现了文本与插图的完美统一。

          1979年,《读书》杂志的创办成为丁聪漫画创作的重要转折。丁聪先生的夫人沈峻女士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为解决当时网纹印刷导致的照片模糊问题,他开始用简练线条为作者绘制肖像。自此,用线条代替照片,也逐渐成就了丁聪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用炭笔为文人画漫画像,以幽默为友人点亮明灯,记录下了时代最鲜活的温度。

          自嘲与互讽,文人交往的幽默密码

          谈到“黄苗子‘生前追悼会’”这幅漫画时,丁小一说,父亲的这些朋友二十多岁就相互认识,一起玩到九十多,几十年的时间让他们成为相互扶持又可以相互调侃的好友,这才会将好友“必为厉鬼以击其脑”的誓言可视化。画中,黄苗子先生光着膀子躺在灵床上,周围堆满朋友们提前送来的挽联,而他笑嘻嘻地亲手批改着自己的悼词,留下了中国漫画史上的“幽默行为艺术”。

          丁小一讲,父亲的朋友都很豁达。比如,书中的翻译家杨宪益先生那幅肖像画旁,黄苗子先生写道,“与其给他一个文学博士头衔,不如给他一打威士忌酒。”丁小一解释,这是因为杨家号称“没有水,只有酒”。杨先生说话时总是处于一种微醺的状态,尽管是一位翻译家,却因为家学渊源,同时颇具古人乐观豁达之趣。丁小一还提到,自己的父亲最喜欢两件事,一是吃红烧肉,二是买书。家里的书不但装满了书柜,还堆满一地。与丁聪先生同为“漫画三老”的华君武先生曾问过他:家里书那么多,想看的时候怎么找?丁聪的回答很简单:找不到,就再买一本!

          让一个时代的文心与风骨永远鲜活

          中国当代著名漫画家老九也来到新书分享会的现场。他首先分享了自己组织“大学生漫画”时第一次与丁聪先生见面时的情景。他说,丁聪先生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平时说话总是颇具幽默,可创作时却一丝不苟,签名的“小丁”两个字那么简单,却一笔一画,绝不含糊,带有独特的厚重感与幽默感。他希望更多的读者有机会到上海的丁聪美术馆去看一看,细细品味一下丁聪先生别具一格的漫画艺术。

          在活动结尾,丁小一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题跋、用典未加注释,这既非疏忽,也不是特意通俗化,是编者为读者预留的“文化寻宝图”。正如沈峻女士所说:头像虽然是丁聪画的,但书的价值和精华却属于所有留下笔墨的朋友们,许多话内都有典故,留点考证工作给有心的读者去完成吧。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