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沉下心,触摸生活的肌理——写生热潮背后的艺术担当

        作者:李百灵2025-07-06 00:06: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1/9)申卉芪写生作品

            (2/9)袁学军写生作品

            (3/9)赵培智写生作品

            (4/9)高毅写生作品

            (5/9)风景写生之三(油画) 1997年 安正中

            (6/9)磐溪写生(国画) 1943年 徐悲鸿

            (7/9)山水写生(国画) 黄宾虹

            (8/9)醴陵写生(国画) 1957年 关山月

            (9/9)《癸卯写生册》之一(国画) 林容生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践行党的文艺方针、践行文艺创作宗旨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文艺创作捕捉时代精神、塑造人民形象、创作精品力作的必然要求。日前,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在京启动。与此同时,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采风活动也相继开启。如何让采风写生活动落到实处,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如何通过写生解决当前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红色题材写生创作有何难点和要点?在采风实践中,大家不断探索和找寻答案。


          从生活中找寻创作灵感

          在“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介绍:“这次采风活动的主题是‘美术里的新时代’,对于美术创作者而言,就是要努力表现和反映新时代,让作品拥有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希望通过美术家的视角和手笔,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身处的新时代景象和气象,凝聚精神力量。艺术家需要沉下心来,扎得更深,将自己的临场感受转化为具有表现力的形式语言,将采风和主题性美术创作结合起来。”

          “深入生活意味着真正融入生活,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并进行观察。这种体验生活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包括情感上的投入和与生活中的人物建立情感联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认为,生活中的生动场景、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笔下的创作素材。通过充分运用这些素材,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具感染力、更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正是艺术家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意义所在。

          老艺术家王铁牛说:“人民的奋斗足迹中,藏着最动人的故事;百姓的喜怒哀乐里,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美术家唯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让画笔沾满泥土的芬芳,让作品流淌时代的温度。写生不是一时的‘打卡’,更不是浮光掠影地观察,而是要沉下心来,以劳动者的身份融入人民,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心声,用爱去触摸生活的肌理,用真诚去捕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从田间地头的耕耘到科技前沿的突破,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到现代文明的绽放,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作富矿。”


          如何走出写生的误区

          美术家们纷纷走进城市乡村、走进基层、走到边疆写生采风,力图展现时代新貌,但是在写生过程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和问题。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写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何红舟表示,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写生是收集素材的重要手段,然而更重要的是真正深入生活,只有这样,艺术家的感受力才会加强,这比素材收集更重要。因此,艺术家要避免浮于表面的写生,要仔细观察、深刻感受。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这次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大采风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写生创作,扭转美术界长期存在的图解化、公式化和概念化等现象。“我们所希望的采风写生,不是蜻蜓点水地对着景、对人物和现场搬画面,而是让自己的精神、情感与表现对象能够融为一体。”尚辉表示,写生对象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最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写生过程中,艺术家更多地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真正将自我的个性和对社会的思考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艺术创作的品质和高度。

          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克举看来,写生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整体布局与取舍以及意境营造上。写生过程中,画家常常会接触到许多生动鲜活且偶发的场景,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对这些内容的真实记录,力求画得像或者画得准,那么就会陷入误区,导致作品显得散乱无序,缺乏艺术的深度和美感。实际上,写生的关键在于立意。画家需要明确是什么触动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自己想要突出的重点又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打动自己的景象巧妙地转换成视觉形式因素。“在画面的构建中,应该有简有繁,有强有弱,按照画家的主观意图去建构一个新的画面秩序和意境,这样才能真正传达出画家的情感与思想。”王克举说。

          写生如何做到深入了解、深刻体悟、深情描绘?专注农民工题材20年的画家李传真说:“艺术家要做发现者,要像家人般融入生活,敏锐捕捉时代新变化,发现与时代同频的美;要做创新者,从生活本质出发,让技法随内容迭代,用适配的艺术语言讲述时代故事;要做沉心者,以专业匠心深耕,方能绘就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用新思路、新形式展现时代风神

          范迪安表示,今天要“采”的“风”在内涵上更加丰富,既有自然的风光,更有历史的风神、人文的风华、建设的风貌、生活的风采。如何在采风中感受时代脉搏、展现时代风神?参与采风写生的艺术家们都有自己的感触。

          画家张曙光被首钢的转型故事所吸引。“这些故事既是采风的重点,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新命题,即如何用绘画的语言描述这种新的现代化题材、现代化城市等,这要求我们改变创作方法、转换思路,以一种更新、更现代的形式来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在辽宁锦州北镇的农家院落中,门墩上的裂纹藏着三代人的故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孙立新说,在采风过程中将这样的细节融入创作,作品也因此有了温度。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副院长陈树东走进锦州闾山下新开的露营地,他说:“山峦亘古不变,变化的是山脚下人们的生活图景——这正是艺术需要捕捉的时代脉搏。”在采风过程中,画家李洋选择的写生对象是一位皮肤黝黑的大爷,他对于人物画创作颇有心得:“在写生中要舍弃对自然对象的模仿,追求心灵的真实。”

          在此次采风写生的过程中,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北京延庆区档案史志馆的旧时图集引起了画家高毅的关注:“写生是创作的灵感来源,不仅要通过对大自然绝美意象的体验和感受,锤炼表现自然的技法,更要通过考察人文遗迹,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亲眼目睹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建设发展历程无不包含着美术元素,那些古今相通、根脉相连的匠心慧思和人性世情,跨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


          用时代语言转译抗战精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全国画院系统以及高校等艺术机构的画家共同参与采风,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创作出能够代表抗战精神的优秀美术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处处长袁学军介绍,为了避免红色采风写生流于表面,中国国家画院组织的采风活动采用了将历史与当代相融合的策略。“一是‘重访’而非‘重现’:引导艺术家深入抗战遗址、纪念馆,以当代视角重新解读历史场景。二是聚焦人性光辉:为避免符号化英雄,采风要求艺术家挖掘个体故事,如战地医生的日记、支前民工的草鞋等,通过平凡人的坚韧连接当代人对勇气、奉献的共鸣。三是学术研讨介入:邀请采风地的学者与艺术家对话,探讨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内涵,为创作注入现实思辨。”

          袁学军认为,艺术家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做历史的翻译者和现实的镜鉴者。他说:“抗战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意志。绘画并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要提取精神基因、描绘情感价值——在革命历史、抗战历史这种充满民族情感的庄严题材绘画中,需要用时代性的艺术语言转译‘舍生取义’的抗战精神。”

          此次中国国家画院组织艺术家到各省区市抗战纪念馆采风写生,搜集创作素材,画家孙震生收获颇丰。“来到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和抱犊崮抗战遗址,看到那些留存下来的英雄们用过的日常器物,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年硝烟漫天、战火纷飞的故事,摸着那仿佛还有温度的老家具,闻着那似乎还散发着煤油味道的老油灯,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看到、听到、触到、闻到,才能有真实的、真切的有感而发,也才会有感人的作品诞生。”孙震声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何红舟在红色题材主题性创作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他表示,红色题材的创作涉及历史事件,需要艺术家对具体的场所、地点、环境进行描绘,这就需要艺术家进行资料的整理收集,更重要的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去不断琢磨,去事件发生地实地考察、采风写生。“对于红色题材的创作而言,当艺术家在耐心琢磨一些人物形象的时候,其实也会关注到现实生活当中的人物,从而对创作带来启发。这时写生就蕴含了更多的可能性,成为艺术家捕捉真正有意味的一些形象的手段。”何红舟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程向军谈到,写生是艺术家最基础的素养,就是为了感受时代气息,从而避免概念式的闭门造车。“主题性美术创作如何进行创新?同一题材下如何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别,这就需要艺术家沉下心来,深挖主题的精神内涵,通过实地写生获得独特的感受,从而思考自己想要表现、传达的是什么?要不断在写生过程中捕捉灵感、积累素材,才能有所收获。”程向军说。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表示,希望广大美术家能够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写生创作普遍面临的沉不下去、时代性缺失、写生向创作转化难的三重挑战,将写生深度与精神表达紧密融合,使个体叙事成为折射时代之光的棱镜。确保采风成果能有效转化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真正实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导向,让艺术之根深植于新时代的沃土,绽放出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璀璨之花。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