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空间再造—胡楠个展

        作者:核实中..2017-08-24 15:20:10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1/7)空间再造—胡楠个展

            (2/7)《消弥之夜》-120x150cm-布面丙烯-2017

            (3/7)《E=mc² . 移动》- 2016-布面丙烯-150X200CM

            (4/7)《白昼冷却下来》-60x80cm-布面丙烯-2017

            (5/7)胡楠-E=mc² . 悬置-布面丙烯-150X120cm-2016

            (6/7)《转场-老地方》-60x55cm-布面丙烯-2017

            (7/7)《危险游戏》-60x55cm-布面丙烯-2017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空间再造—胡楠个展
            展览时间:2017/08/26~2017/09/08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798艺术区中一街-(北极熊画廊)
            主办单位:北极熊画廊
            参展艺术家:胡楠

          策展人:李裕君

          展览总监 :Kerry

          媒体统筹 :海东

          开幕酒会 : 2017年8月26日下午4:00


          空间的解构与“新秩序”再造

          ——浅谈胡楠的艺术创作

          文/李裕君

          我与胡楠认识是从她的作品开始,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是受她朋友的邀请去她们的工作室看画。在几百平米的空间里,我的视线首先被墙上一幅色彩鲜明,视觉感极强的作品吸引。艺术家以抽象的几何形色块和分裂的线条演变作为绘画语言,在二维的画布上拼接、交错、反复、循环、演变。作品尺寸虽不是很大,但在空间里释放的能量却不小,尤其是画面对空间的解构与再造的表现上,艺术家将个人情绪在空间中得以放大、夸张、延伸、深化,给人以强烈的不可预知感。后来她朋友告诉我那是胡楠的作品,所以冥冥之中也为这次担任她展览的策展人埋下了伏笔。

          2015年,在读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硕士的胡楠还未正式毕业就和朋友一起来到北京,租大工作室创作新的作品。胡楠是一个独立要强的女孩,性格使然,在她的生活和创作逐渐纳入一个轨道之后,她开始在创作上更独立、更净化、更绝对、更孤傲。我问她为什么会运用强烈的色彩或单色来重视构图与色彩均衡,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她坦然的回答:“刚来北京时,作品受到朋友的一些影响”。经历两年多时间的思考与探索,胡楠的作品越显得完整而出彩。从2015年的《The place I’ve been today》系列到2016年的《身体.无器官》、《看不到的风景》、《E=mc2》系列作品,能看出她从尝试各种色彩的混搭和单纯的寻求空间解构,到脱离单调、冷峻的现代主义,逐渐形成一种理性的色彩实验和稳定的画面构图,从形式和单色配置上探索一种新的美学观。作品风格虽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但胡楠始终探索的仍然是色彩、空间和各造型单元的关系及画面效果。尤其是近期创作的《白昼冷却下来》、《荒诞派对》、《危险游戏》、《多巴胺 VS荷尔蒙》等作品,画面中以夸张的隐喻形态来营造一种天真滑稽甚至带有怪诞的情绪氛围,这也是她内心纯粹的艺术情感和观念的表达。

          从物理学来讲,物质都是存在着一种客观的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而空间不是独立的、绝对的,是和时间相互关联的、可变的,有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学上的空间等等。胡楠的作品和艺术要表达的观念正是对空间的解构和对未来“新秩序”的再造。她借用物理学中的概念来构建和深化作品空间理念,试图体现对生命和事物生存演变中能量的未知性和空间的神秘性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胡楠认为“空间频道的新结合正是人与公共环境、私密环境的一种新的共振,它涵盖了人在维度空间中的很多情绪,比如压抑、渴望、迷惑......与此同时,空间概念里也容纳了一种新的自我反思,自我消解和生存状态”。因此,她的作品非抽象,非具象,非象征,非意向,非表现,非主题的创作。她习惯把每一幅创作都安排成一个剧本,就像舞台布景般奇幻绚烂但又非恒久性,这在胡楠的笔下和她的世界里似乎显得更加“真实”起来。

          康德在《纯粹理性的批判》中写道:“在空间中被直观到的任何东西都不是事物自身,空间也不是事物自身固有的形式。相反作为我们认识对象的物自身根本不为我们所知,而我们称为外部对象的东西无非是无门感性的纯然表象,其形式就是空间,而真正的相关物亦即物自身却根本没被认识,但在经验中也从来不被追问。”这种未知感和未来性在胡楠的画面中被透视出来,就如康德的这段话隐约地让我们意识到事物应该有体与相之分。我们的未知性即感性和理性只能认识事物的相,而这个相却也是经过我们主观表象的结果,并不是其客观的式样。我们就生活在自己对事物体性的纯然表象之中,而对事物存在的体性却从来没有过觉知。胡楠的作品对不同空间差异性的假设与镜像似幻影一般,恰是从感性和理性的双向角度对自身和外部对象的反思与追问。显然她透过对自身生存经验的感知和理性的思考,对这些信号做了一些改变,使得最终呈现的图像虽看上去是不符合事物真实的相状,但画面视觉传达给我们所能感知或感受的是空间观念主体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就像看电影一样,渐变的图像以每秒24帧的速度播放就会骗过我们的视觉,呈现连续变化的景象。但我们的视觉能分辨的频率和传入到大脑中的视觉信号留给了我们更重要的功能是记忆和思维。

          一个人对于“真实”的理解,主要依赖于她的感受,以及她对于“空间”的想法。每个年代都发展出了描述自己所在空间和时间的方式。现代艺术的历史,也是现代空间和时间的历史。我非常喜欢阿德.莱因哈特的这句话,因为空间是真实的,崇高,有生气,有情感上的秩序,有智识上的控制。而胡楠正是在她的艺术世界里再造着一个具有日常感的“真实”空间。

          2017年8月17日于北京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8(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