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9月17日]
经典别墅外墙高端定制(BMW)项目,定制悠然美好的乡居人生
[09月17日]
金鹏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09月16日]
圆满落幕| SSOT2020领跑智慧办公市场复苏
[09月16日]
广联达亮相第六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这些核心观点不容错过
[09月16日]
章管家智能印章参展第六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
[09月11日]
瑞德尔助力2020北京服贸会乘风破浪
[09月08日]
当5G遇上智慧工地 ,2020年5G创新应用大赛诠释智...
[09月07日]
DJI大疆行业应用:让建筑更立体,让城市更智慧
[09月04日]
经典御淋军防水系列产品,让每一个用户都安享“无漏之家”
[09月02日]
芬林梅沙木业城市改造建筑大赛—运用模块化木结构增添灵活性
名人访谈
全部
人物访谈
事件访谈
艺术研讨会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名人访谈
何多苓访谈——我在骨子里还是很传统的中国文人
《艺术影像》网特约记者赵子勤访当代著名油画家何多苓 何多苓(1948-)四川成都人。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油画研究班,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为该院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入选1982年巴黎春季沙龙,参加1986年在日本举行的亚洲美展。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并获第22届蒙特卡洛国际艺术大奖赛的“摩纳哥政府奖”。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展,1994年参加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参加上海美术双年展。作品为海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广泛收藏。 一、 关于诗人气质 赵:我发现你的绘画特别擅长用一种表面看来很具像的手法和朦胧、幽雅的笔调,来对女性和小孩进行描绘,并且从中透露出一种非常柔美的情感,我们可不可以...
[详细+]
2010/07/06 16:17: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好的作品可能是从前”——何多苓专访
“何多苓2007·油画与雕塑”日前在北京环碧堂画廊开幕。这也是两年时间里,何多苓的第二次个人画展,展出的10幅作品都是何多苓去年创作的最新作品。相比较何多苓的成名作《春风已经苏醒》、《青春》,何多苓如今的创作依然清新、唯美、感伤、神秘,但技法也更为舒展和自由,题材和材料的选择也更为多样丰富。 已经60岁的何多苓要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得多,思维和身手一样敏捷。他始终坚持每天站在画架前创作,也从来不找人代笔,虽然产量要比主流画家少得多,但他依然沉醉在创作和生活的快乐之中。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欧阳江河这样写道:“现在全世界数十万个在世艺术家中,真正称得上怀有一身技艺的画家已是屈指可数,我能数得出来的不超过二十人。活在这二十人当中,何多苓身怀幽灵般的...
[详细+]
2010/07/06 16:16: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其实绘画就是一种快乐——何多苓与欧阳江河对谈
欧阳江河(以下简称欧阳):你是什么时候搬到这里的? 何多苓(以下简称何):去年夏天。 欧阳:这些画是从去年开始画的吗? 何:不,从今年才开始画的。其间还插入了舞蹈系列的创作,那个系列从前年开始,已持续两年多时间了。 欧阳:不过,你2007年这批画转入了单幅画创作,不是系列绘画。 何:对,单幅画。有点类似我在八十、九十年代的那批画,每一幅都是单张的、独立的。 欧阳:你这些画每一张都有一个不同的着眼点,一个不同的美学考虑,在风格的呈现、语言的处理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没有系列绘画的那种连续性。 何:对,我曾经画过一段时间的系列绘画。可能是受到了前些年中国当代艺术系列绘画热的影响,同时也是想巩固自己的绘...
[详细+]
2010/07/06 16:13: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史国良访谈录:画出一片梦想的天空
史国良,48岁,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央美院及首都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 。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 ,功底扎实、笔墨厚重。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披剃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现定居北京。 夏日的清晨,我走进北京紫竹院公园的东门,透过一层薄雾,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绿意,荫荫的翠竹,碧碧的湖水,让人转瞬就仿佛从浮躁转入了宁静。穿过这一片静静的园地,我来到史国良所住的小区,见到了这位身材魁梧、一身僧衣的画僧。他长着一张标准的国字脸,眼窝略有些深陷。他家客厅的墙上挂着名家的画作,桌上摆放着一尊佛像,房间布置得既像僧室、又像画室,朴素的布艺沙发边是...
[详细+]
2010/07/06 16:13: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史国良:我和佛门是一种机缘
史国良:我和佛门是一种机缘 Interview 采访/ 本刊记者 郑鸣 关于出家 《机遇》杂志:你为什么会选择出家这条路? 史国良:我就是自己想出家,是在一种完全自在的状态下,我不是遁入空门,遁是逃避,我没有逃避,我是投入空门。 《机遇》杂志:会不会是你太喜欢美术了,被某种艺术的东西所感动,比如你觉得袈裟的颜色真好……使你向往? 史国良:不完全是这样,袈裟颜色对我的诱惑太次要,佛门的整个形式、意境和文化等等一切一切都诱惑我。唯独我没有想到的是诱惑以后还会有规矩,要被管起来,要克服人性的很多欲望,这是我没有体会过的。 ...
[详细+]
2010/07/06 16:11:5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史国良:一个出家人卖画没什么可丢人的
我觉得一个出家人卖画没有什么丢人的。” 打假官司以接受民事调解告终,业内称这一事件“暴露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鉴定弊端” 本月,全国21家专业媒体联合推出的“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中,画僧史国良因其“作品打假事件暴露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关于书画鉴定的诸多弊端”入选“年度人物”与“年度艺术事件”。可见,艺术品拍卖打假已成为艺术界与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此前不久,史国良状告传是国际拍卖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拍卖“伪作”的官司也最终接受了民事调解,虽然传是拍卖公司答应登报向史国良道歉,但至今仍有不少人议论史国良...
[详细+]
2010/07/06 16:08:5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寻找中西相融的大传统——张晓凌对话何家英
张晓凌(以下简称张):中西相融是一个世纪性的课题。不管你持何种文化态度,也不管鼓吹何种主义,即便是极端文化保守派,或极端的民族主义,也无法不在这一历史前提下来确认自己的文化主张或立场。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宿命吧!像黄宾虹、齐白石这样的在传统中由旧翻新的大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宿命。黄宾虹对西画外光的借鉴,对印象派点彩式用笔的兴趣,齐白石对西画光影素描的吸收,都是较好的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西相融"是历史的必然性课题。最近几年,开始有学者质疑这一课题的合法性,理由很多,比如中国画传统有足够的再生能力,不需借助西画;"中西融和"会侵蚀中国画的纯粹性等。重新寻找传统的血脉、文理是不错的,但以此否定一个多世纪以来"中西融和"的成果是很难站住脚的。我们可以评价...
[详细+]
2010/07/06 16:05: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史国良:佛法就是活法
青春得意时,去国他乡;潦倒困顿时,遁入空门;如今,回归故土,安做画僧。这是北京画家史国良的人生历程。如今,讲述佛门内外心之旅程的传记《回望红尘》,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周,他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本报专访。其间,史国良讲起一个故事:隔壁山有桃花开,一人觉得真美;再看自己家所在的山头,处处荆棘,觉得自己这个山很差;直到一日坐船过,回望看自己的山,“始觉家在花丛中”。 ■少时圆梦 青春得意 史国良,1956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孩提时候的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语文、画画很好,但数学不及别人。”他的双亲大字不识,却对他画画的天分非常尊重,让他从画画中找到了满足。 1972年初中毕业,史国...
[详细+]
2010/07/06 16:04: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巡礼·对话何家英
记者:每位画家作画时都有自己的习惯,您作画时有什么特点? 何家英:我画画就是慢,造型、行笔、染色、补景都慢,这与方法和个性有关,我的性格是过于较真,求精,完美主义。 记者:您现在名声在外,怎么看待个人的作画技法? 何家英:我没正式学过画山水。画人物画,一张画要画好多张,不满意就扔。我习惯打好稿才画,正因为如此,笔墨的自由度、灵性不够,写意画本身的灵性不足。另外我对画理的认识还需要理解,要放开手画。 记者:您对此有什么具体的改进? 何家英:现在正在练习不起稿,先照着稿画,再学默写,真正领会写意精神,完成从工笔到写意的转换。 记者:您的工笔画非常有名,为什么还要在写意方面下工夫? 何家英:之所以画...
[详细+]
2010/07/06 16:04: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李建荣:我为什么喜欢霍春阳?
《红梅图》 霍春阳 作 在当代画家中,我尤其喜欢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喜欢他的小写意花鸟,喜欢他的梅兰竹菊。我曾为自己所藏的一幅霍春阳的《白梅图》写过如下评语—— “以画四君子而独步画坛的霍春阳,尤擅画红梅和白梅,堪称梅花大家。此幅立轴白梅图,主干曲折向上,苍劲有力,直指天穹,大枝婀娜多姿,小枝亭亭直立,尤为精彩的是,白梅五瓣,勾勒精致,花蕊精细可数、花心淡绿一点,妙不可言,至于花蕾,则如玉珠甘露。从整体上看,梅花的傲骨与梅花的美态被完美地融为一体,高标出尘,不同凡响。
[详细+]
2010/07/06 15:59: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李继开:孤独的温度
开始:
2025/05/15
结束:
2025/07/05
省市:
国外
场馆:
欧艺特艺术 – 火车工厂国际艺术中心
潘龙个展 |一潮一汐
开始:
2025/05/17
结束:
2025/06/17
省市:
海南
场馆:
鼎臻三香文化艺术馆
林存安作品展
开始:
2025/05/10
结束:
2025/05/16
省市:
山东
场馆:
山东新闻美术馆
新闻热点
+
more
何香凝、陈树人艺术文献专题展在深圳开幕
展览现场。何香凝美术馆供图 “人间得此佳山水——何香凝、陈树人艺术文献专题展”5月...
“SOMEONE LIKE YOU”当代艺术展在沪开幕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
浙江古代造像艺术展开幕 跨时空对话“江南美学”
“春日时和——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在济南开展
“丹青抒怀——中国当代名家小品邀请展”将开展
“风景的绘话——王文生个展”在京举办
器以载道 物恒为美——读《中国手工器物美学的传承研究》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