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3月31日]
吉宝置业中国可持续城市更新项目亮相
[03月29日]
宏鑫磊拆迁丨以诚信立口碑,以专业立服务。
[03月29日]
木纹漆应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廊架木纹漆效果展示
[03月28日]
给排水大事件•6月邀您来沪|第七届上海建筑管道系统展预...
[03月28日]
立邦“未来之星”青年设计师大赛第十一年,持续培育中国新...
[03月27日]
筑掣科技支招:做到这几点,轻松打造办公室归属感
[03月27日]
西南地区第一所清华附中首开区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03月23日]
莫艺水性氟碳仿木纹漆为建筑涂刷一份春意盎然
[03月23日]
喜报 | 微筑科技荣获华为“最佳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奖”
[03月22日]
莫干山ENF级板材“宅”出新净界
美术史论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美术史论
>
美学原理
生态文明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转进问题生态文明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转进问题(作者:彭修银)
生态危机不是自然本身造成的,而是人类强加给它的。自然本身也无所谓“危机”,所以生态危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命题直接相关的大问题。生态危机的潜台词就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危机,是人类自身生存方式导致的恶果。自从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后,生态危机就象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了人类的头顶,让人胆颤心寒。尤其是二战以来,生态危机警钟常鸣,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全人类大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家和学界俊杰都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出发加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全球性反思之中,形成了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对话语境。在这种情景下,马克思主义美学能否进入这一问题域,能否参与此问题的解决,马克思主义美学应以何种方式进入,应以何种态度进入,应从那个层面入手,能解决生态危机那个层面的问题,在生态文明的构建中它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
[详细+]
2009/09/03 16:21: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审美与素质
通过增强学生的审美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美育理论与实践所要思考和解决的主要课题。 中学生的审美素质应当是美的本质体现。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这是由美的本质所决定的。美育,通过多种审美实践,帮助学生在审美欣赏中,感受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完善,挖掘人的智慧和潜能(也是人的本质力量),从而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的本质与美育宗旨的内在契合,决定了审美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审美素质标志着人的素质的品位。审美素质沉淀、内化于心理世界,其一旦形成,对人的意向和行为将会产生总体性的制约作用。 人的审美素质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心理素质的沉淀,是文化心理在审美层次上的建构。美育作用于教育对象,最终要致力了文化心理审美素质的形成和...
[详细+]
2009/09/03 16:10: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什么是美学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
[详细+]
2009/09/03 10:26:4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怎样学习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的科学,一方面依赖于人们的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的实践,从理论上概括社会的审美经验,另一方面又能够反过来指导和影响社会的审美意识的发展,推动艺术实践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力求系统地研究客观现实的美的产生发展的规律、人对现实的审美的反映和作为这种反映的集中表现的艺术的规律;从理论上概括和总结艺术发展的丰富经验、特别是社会主义艺术的经验,科学地阐明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用以帮助和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发展。这应该是我们的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它具体地运用到美学研究中去。这是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解决的。我们认为,要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有两点...
[详细+]
2009/09/03 10:26: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美及美的本质的探讨
序 当人们流连于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之中,当你观赏一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的时候,当你沉醉于载歌载舞的丰收欢庆晚会之时,一种奇妙的美感便会从心中油然而生。然而,美起源于什么,美的本质又是什么,一事物因何而美,古今中外,历来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给出美的确切含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 一、美的本质之争:主观? 客观? 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从古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去谈论美的定义,否则,对美的任何论断都是枉然。 我认为美是纯主观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观性。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礼记》里说:“美恶皆在心中。”柳宗元说:“夫美不美,因人而彰。&rdqu...
[详细+]
2009/09/03 10:25: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什么叫“能指”
索绪尔把符号看作是能指(signifiant,signifier,也译施指)和所指(signifié,signified)的结合,所谓的能指,就是用以表示者,所谓的所指,就是被表示者。拿玫瑰花来说,玫瑰的形象是能指,爱是其所指,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表达爱情的玫瑰符号。 符号学研究的是符号,根据能指和所指所构成的关系类型,符号学对符号进行分类。在这里,又是索绪尔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分类准则:任意性原则。语言符号的能指是语音,所指是概念(意义),用哪个声音来代表哪个概念,这是任意的。所谓任意的,也就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例如,汉语里用"马"这个声音来代表马,英语里却用horse,不管是"马"还是"horse",它们的声音都不会和它们所指的东西有任...
[详细+]
2009/09/03 10:24: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有关千古提问
看了最近本网网友们有关的精彩论辩,不由得再次整理自己的主要观点,以凑热闹: 一、我认为今人仍可从"什么是美"这一千古提问中寻找美的定义。"什么是美"并非"伪命题"。命题只有"正命题"和"反命题",根本不存在什么"伪命题",即使最终无法论证的命题也不是"伪命题"。在一个命题的辩论中,无论是正方或反方胜利,都不能说明、也无法最终证实谁的结论是正确的。往往,胜利一方仅凭着更高一着的机智和口才取胜而已。在理论上,尤其在哲学和人文学理论上,其所涉及的问题几乎都没有最终的、唯一的结论。理论问题只能在现实中、实践中寻求解决--这是马克思的高见。所以,西方的分析美学或实验美...
[详细+]
2009/09/03 10:24:1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科技美学
科技美学它是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它是属于一种应用美学。它是将美学应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或者说用来指导物质文明生产和建设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综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美学、心理学多种学科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的学科。 科技美学的产生,它有它历史的必然性和它的特殊的历史条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进入工业革命,它标志着现代大工业已经开始了。作为现代经济,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科学技术为生产力,而且它的发展方向是追求最大的效益。当时人们面临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就是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第二个就是说如何处理好人和环境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人类劳动大家都知道,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化的活动。作为劳动实践的主体,人的这种工作效率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手工业时期,这个矛盾并不突...
[详细+]
2009/09/03 10:22: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广告美学
广告是当代信息社会最具普遍性的文化现象,我们生活在广告的包围之中。广告影响、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感受、审美方式。广告在完成其商业功能的同时,更表现出社会文化的深远意义。 一、广告审美的结构层序 1、形象美 广告的形象层是广告审美的表层结构,这是以图像、文字、声音等要素直接表现的产品形象。广告形象是从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的概念性形象。 首先,广告具有传达产品信息的目的。产品特点、功能、使用方式等作为广告表现的具体内容,要求广告形象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具体性、由此完成广告推介产品的认知功能。基于这一基本要求,广告表现不同于纯艺术的自由表现。广告图像主要以具体、现实的产品形象为基础,而不宜作过分的夸张、变形。如果对产品形象进行提炼、概括处理,也是为了更加突出...
[详细+]
2009/09/03 10:21: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森林美学
“森林美学”是从德语Forstasthetik一语而来,这是个由Forst(森林)和Asthetik(美学)组成的复合词。但是Forst在德国仅指用人工经营和培育的森林,即「施业林」。「Forsstasthetik」一词是V. Salisch 1876年开始使用的,1885年他创立了「森林美学」,正式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施业林美的学说」,森林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施业林的美,其纯围包括森林美学思想的发展,施业林美的本质、美的特征,施业林美的培育、开发和保护等。V. Furst的森林狩猎辞典采用了这个定义。 Schwappach认为V. Salisch的定义狭窄了些,他略作修改,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森林美的学说」,他使用的德语词汇是Waldasthetik这...
[详细+]
2009/09/03 10:20:0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此岸·彼岸
开始:
2025/07/31
结束:
2025/08/14
省市:
江苏
场馆:
雨花美术馆
极目楚天
开始:
2025/08/02
结束:
2025/08/12
省市:
北京
场馆:
中国美术馆
乐园
开始:
2025/08/01
结束:
2025/10/15
省市:
北京
场馆:
NORHOR北欧表情家居
新闻热点
+
more
全国书画名家兵团采风创作活动圆满举办
丹青绘就新时代兵团画卷! 全国书画名家兵团采风创作活动圆满举办 ...
中央美院雕塑系石雕工作室优秀师生作品亮相景德镇
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王志坚 | 用饱蘸阳光温度的画笔,定格时光褶皱里的暖
极目楚天舒丹青翰墨长
在醉墨狂欢间,直求艺术本真
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
“丹青本色——当代中国画原创百家学术提名展”将在北京开展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