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5月30日]
RLP Asia绿创未来|事务所亮相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
[05月28日]
INFINITE高端卫浴制造商
[05月26日]
易鼎行®模架科技创新赋能大会圆满成功
[05月16日]
全运会场馆更新 “绿色引擎” ,美的楼宇科技驱动低碳未来
[05月15日]
校企合作 签约揭牌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华晖实业共谱产教...
[05月08日]
东方传统色彩计划 | 高平开化寺古建筑色卡正式发布,解...
[05月08日]
洛克·外滩源打造上海文化艺术目的地,街区内美术馆免费开放
[04月30日]
拥河时代新样本:太平河片区重构石家庄理想人居想象
[04月28日]
世界地球日 | RLP Asia 科学减排 助力低碳转型
[04月25日]
百年洋楼焕彩新生 上海建工修缮高氏住宅,解码海派建筑基因
美术史论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美术史论
>
中国美学
人体的形态美
摘要 选择品质优秀的人作为自己的伙伴,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形体美的根本原因。客观事物给人的美感,是以人对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功利价值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人体给人的美感,是以人对人体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社会价值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由于人们不同的主观需求,人体的形态美主要分为才能美、性感美和情态美。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伙伴通常是人们在婚姻生活中的配偶。由于男人和女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同,男人在选择配偶时,主要注重的是配偶形体的性感美和情态美;女人在选择配偶时,主要注重的是配偶形体的才能美。形体文化始终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形体文化的发展要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如果社会文明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社会地位的男女平等,也许男人就会象现在的女人一样追求自我形体的性感美和情态美,以吸引...
[详细+]
2010/01/22 16:13: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美学散论
美学散论〔1〕 前言:重建人之美学,再造美的世界。 一 、美与人 当人诞生于劳动时,美也随之而诞生了。美发源于人,离开了人,美就失其为美的任何一种可能。任何一种形态的美,无论是现实的美,还是艺术的美;无论是物化的美,还是精神化的美,都源自于人并且自始至终都是人化着的。人之于美总是决定性的,只有人才可以说“这是美的”、“这不是美的”一类的话,而不是阿猫阿狗们说的。关于人对美的这种决定性,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人是美的生产者。关于美的最初生产笔者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美的起源〉中加以了论述,在此笔者还要说的是美的一般性制造。 美是人类一件相当重要的物品,特别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美在...
[详细+]
2010/01/22 16:13: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易传》与书法美学
《易传》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东方原创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天人合一”思想。它试图通过沟通外宇宙与人的内宇宙,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种思想的浸润下,书法——这一外延简洁而内涵丰富、层次空灵清澈而又高度抽象的艺术,受到了东方人的青睐,逐渐由形而下的感性层次过渡到了形而上的抽象层次,成为书家抒情写意的高级手段。这种以“象”表“意”的方式正是《易传》哲学精神在具体艺术领域里的渗透和拓展。 一 《易传》作为六经之首、文化原典,“极天地之源蕴,尽人事之终始”,力图能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系辞传》)。它试图描绘出整个宇宙互相联系、变化...
[详细+]
2010/01/22 16:10: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鲁晨光: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
――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摘要:自苏格拉底倡导的功利美学观因其缺陷,一再被批判和抛弃;而反功利主义美学观解释美感必然性和审美现像总是非常牵强。笔者发现,功利主义和反功利主义之争源于共同的教条:满足是快感的必然原因。如果我们用需求代替功利,或者说用不满足代替满足,那么,要解释各种审美现像就非常容易。为此笔者提出基于反馈控制模型的需求美学。它不仅用于解决美学问题,同时用于解决进化论问题:昆虫和鸟雀为什么觉得某些形式美的问题。文中还通过不少带有艳丽羽毛的鸟雀的图片, 令人信服地证明:鸟类的美感心理和其食物需求相关。 Replacing the Utilitarian Aesthetics with the Need Aesthetics ―― and Analyz...
[详细+]
2010/01/22 15:58:5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邓军海:对中西比较美学的几点反思
【内容提要】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比较美学著作命名,是对比较美学的一种误读。中西比较不足以为比较美学奠基;中西二元对立的文化图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产物;以“天人合一/天人对立”来从根本上解释中西美学的差异,疑窦丛生;在比较美学领域称中国文化为审美文化,是一种比较研究的“强人政策”;称中国古代“有美无学”,是比较研究失败的一种表现;着力于探讨中国美学相对于西方美学的异质性因素,并不能解构西方中心主义,反而容易强化它。中国美学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比较美学要走向深化,就必须走出中西对立。 【关键词】中西比较美学/比较美学/中西对立/全球化 以中西对立为基本框架、把“天人合一”设定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着...
[详细+]
2010/01/22 15:58: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郝建:“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
内容提要:“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在香港发展成熟。它是香港电影人对于世界电影语言系统和电影文化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形式体系,它提供给观众的是在道德教化以外的形式感。暴力美学的形式展示中,各种导演的基调有较大差别,有的导演十分成功地在暴力美学的影片中展示温情的人道情感,有的则更钟情于血腥和黑色。这一电影形态在东西方之间的反馈、振荡式的发展、成熟给电影心理学、电影形式美学、电影社会学以及电影人类学提出了新的、颇为复杂的课题。暴力美学的创作和观赏显现的是人类共同的集体无意识。 关键词:暴力美学/原始意象/杂耍蒙太奇 一“暴力美学”的词语发生和文艺社会学问题 “暴力美学...
[详细+]
2010/01/22 15:58: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吉永生:“审美无区分”对“审美区分”:加达默尔美学精义
摘要: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美学想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进而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审美无区分指的是在艺术作品与外部世界之间、艺术原作与二次创作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差异,审美区分相反却认为作品绝不同于作品所表现的世界、原作绝不同于对原作的再创作。如果审美无区分能够成立,艺术就不应该被审美区分从人类连续的自我理解链条中割裂开来,判断精神科学是否具备真理事先也就勿需通过自然科学方法的检查。本文重点突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区分在形成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的与理论的诸多困难;2、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的艺术游戏确立的只会是审美无区分;3、试图立足于有限性基础去建立客观性的审美无区分学说在美学...
[详细+]
2010/01/22 15:57: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张震:美的理念与终极价值——柏拉图的美学价值论
摘要: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美本身”是一种先验的价值标准和绝对的价值实体,具有极致性与自足性。“美的分有”描述了作为永恒的价值范型的“美本身”与美的事物之间的价值等级关系,而“美的回忆”则强调了作为完满的价值理想的“美本身”对美的追求者的价值范导作用。 关键词:理念论 美学价值论 美本身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在中外美学史上占有勿庸置疑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它也是美学史上最为难解的谜之一。其难解之处或许还并不在于体系的复杂与命题的晦涩,而在于柏拉图的理论论述本身所具有的“纵深宽广、层面复杂、结论多元...
[详细+]
2010/01/22 15:57:0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张震:虚无的美学:本体论、价值论与方法论
——萨特的虚无论美学的基本架构 摘要:本文对萨特的虚无论美学的基本架构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萨特把自为的虚无与自由作为美的存在的本体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的实在的欠缺结构的揭示,进一步把美规定为一种作为超越性价值的存在,因此,美只能以想象的方式才能实现。萨特的虚无论美学是一个美学本体论、美学价值论与审美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整体。 关键词:萨特 虚无 美学 1975年5月,七十高龄的萨特接受了几位美国学者的访谈。在访谈之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米歇尔·里巴尔卡博士问到:“人们往往想知道美学在您的哲学中占有何种地位。您有一种美学,一种艺术哲学吗?”萨特回答:“如果我有的话—&mda...
[详细+]
2010/01/22 15:56: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傅守祥:文化泛化中崛起的大众文化:从神性体悟到世俗消费
[摘 要]大众文化的审美研究是学术界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从分层解剖角度对文化、从系统论的具体层面上对大众文化分别进行了梳理与框定。认为大众文化审美化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而对发生于每个人周围的各种泛审美活动加以观照,突现了具体审美活动的文化维度及其意义,因此,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是促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成熟的大众文化文本,应该是既注重日常生活的感性体验又不放弃价值理性维度的意义追求,既着意于审美愉悦的“欢乐”性解放又不舍弃神性维度的精神提升,并以此制衡生活的表面化、形象化、感观化所带来的无深度的不可承受之轻,在世俗化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化的审美环境中,跳出日趋严峻的“欲望陷阱”、“反省缺失”和“欢乐空洞...
[详细+]
2010/01/22 15:56:1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此岸·彼岸
开始:
2025/07/31
结束:
2025/08/14
省市:
江苏
场馆:
雨花美术馆
极目楚天
开始:
2025/08/02
结束:
2025/08/12
省市:
北京
场馆:
中国美术馆
乐园
开始:
2025/08/01
结束:
2025/10/15
省市:
北京
场馆:
NORHOR北欧表情家居
新闻热点
+
more
福建省专题展览博物馆联盟在泉州成立
7月29日,福建省专题展览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在泉州举行。杨继泉 摄 为创新探索文博...
“此岸·彼岸——2025当代中国画邀请展(人物画篇)”将在南京开展
“极目楚天——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西北叙事——段正渠绘画40年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
李爱国 | 从笔墨实践到艺术哲思的绘画箴言
“乐园——林晨曦水彩新作展”将在北京开展
刘曙光的画,既可见知者畅快的喜悦,又可见仁者无言的端庄
让抗联文物“说话”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