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展纸写逍遥——“清风明月·周祥林书画展” 在宁波启幕

        作者:蔡树农2025-11-15 18:04:46 来源:美术报

          周祥林 草书

          11月9日,一场雅逸的“清风明月——周祥林书画展”在同样雅逸的宁波天一阁博物院昼锦堂开幕。观众不多,大都是周祥林多年的至交好友,这些熟络的观众又大都是书画圈的佼佼者,他们视周祥林“清风明月”书画展是自己的书画展,几乎每个人都在“清风明月”般的现场轻松地对周祥林以及他的作品点评了几句,有些好玩的点评引发满堂的欢声笑语。现为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的周祥林字若溪,号青溪、青堂,出版专著《匆匆的三月》《花笺一百声》《词间一百声》《周祥林中国画集》《风雅若溪系列》《青堂山水小品》《周祥林篆书古诗册》《草书古诗卷》等。

          “云过西濂昼锦堂,天风明月吐华章。祥林鹤羽清鸣古,近水瑶台雅韵长。”《中国书法》杂志原编辑吕书庆为周祥林书画展作品集撰序时所写的这首诗中的“清雅”两字可谓是周祥林书画的格调所在。看惯了书画界追求高大趋俗的所谓展览体,再来看周祥林江左风流的清雅作品,立马会产生惠风和畅、明月入怀的感觉。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四者不可偏废,缺一即非正脉。拍过电视连续剧《青花》《书圣王羲之》的周祥林是业界公认的才子,他虽是从南京北漂去北京的艺术家,但哪怕在浙江的不轻易许人的老先生,如中国书协顾问朱关田、中国美术学院博导章祖安、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金鉴才等背后都对他持欣赏态度,这在20世纪60年代同龄书画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可见他在全国书法界有良好广泛的影响力。他是已故中国书协主席沈鹏的得意弟子,是当年轰动书坛的沈鹏书法精英班的助教,他对恩师点点滴滴的景仰与宣扬,对书道圈朋友的热情大方重义,有口皆碑,难能可贵。“千圣皆过影,良知是我师。”周祥林游于艺而不忘品格的修养,知道适可而止,善待弱者,热恋家山,是才气过人的他成功的关键。

          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天一阁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亭台楼池的幽雅庭院,选择这里举办接地气的小型文人书画个展,对望雅适,情调温馨。“昼锦归天一,清风刎颈交。月明如翰墨,展纸写逍遥。”不迎合喧嚣,远离庸俗,周祥林布置雅致的展示作品尺幅都不大,大的也不超规,个别小的仅一尺见方,“小”而“神”,“小”而“味”,写画得有血有肉,如果不懂得欣赏,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内行观众,如果不提倡不呼唤这类作品回归,也是对传统经典的割裂与不尊重。小字小画的文气是中国古典书画的生命线,属于“小有天园”的中国古典书画的当代交响,比如扇面册页,一旦失去其“小”的特征,还有什么意思?

          金风草木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周祥林舒缓的宁静的飘逸的书画,蒸腾着楚文化的大美,也接续汉代艺术“气韵生动”之渊源,古意处不乏现代人的东西。不靠视觉冲击,看似没脾气,实则个体生命感洋溢。《书概》记:“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我以为周祥林草书也有“尚婉而通”的“劲”与“节”,有活学明末清初傅山书画精神的痕迹。此外,周祥林在他自家面目的山水画上的题跋能力更是令一般书画家羡慕与望尘莫及的:“山水奇妙如人之奇妙,不知此必不可知山水,亦不可知人。”“写毕此题又有佳友来访并示余其新作若干,余赏之再三,所得多也。余询其故,友曰‘余之所得悉得乎于自然山水中也,山水者乃上苍赐人类最美之图画也,不入心力其中岂不枉哉。’”今天书画家普遍存在文字功夫欠缺的问题,甚至到了无错不文的地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中国书画离开中国文化支撑是不可能有高原高峰的。

          雅集现场,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副院长郑薇薇、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蔡毅,以及魏驾雾、吕书庆、朱永灵、张智重、温广为、崔世广、朱英囧、王小椿、周明华、钟冶平、王玲英、石连伟、尤灿、丁剑、谢权熠、刘毛平、周岳荣、张春宝、贾德波、郑叶明、张东成等文艺界、企业界、新闻界人士共同出席,为展览启幕。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