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的新娘 80×60cm
九月,秋高气爽,正是写生好时节。约上几位志同道合的画友,我们说走就走,穿越秦岭一路向西,直奔甘南扎尕那自然风景区。
五年前,我曾与友人自驾至此写生,那迷人景致至今想来仍令人震撼难忘。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素来有“云雾缭绕时像仙境,阳光倾泻时是人间”的美誉。寂静山野间,经幡摇曳,山涧雄鹰盘旋,仿佛远山在深情呼唤。得益于国家西部开发的浪潮,如今的扎尕那,比五年前愈发繁荣热闹。
我们一行十几人,住进了名为“黑帐篷”的藏家民宿。接待我们的是三十多岁的藏族小伙旺秀,他曾闯荡内地,见多识广。店主一家热情好客,不仅允许我们自行做饭,还时常将自家做的美食分享给我们。旺秀的新娘叫芯草,名字是当地高僧所取,她性格内向,朴实友善,终日忙碌不停。芯草八十多岁的老奶奶香草,虽被生活压弯了腰,还患有白内障,劈柴时却丝毫不输年轻人。
一日天降大雨,无法外出写生,我们便邀请芯草当模特,她欣然应允。旺秀取出她结婚时的盛装——一套绣满藏族特色图案的厚重羊皮藏袍,足有二十多斤重,穿上后连走路都略显艰难。芯草的母亲又拿出诸多珠宝首饰,帮女儿精心装扮。平日里身着汉族便装的芯草,换上藏族盛装后惊艳全场,那美丽大气又略带阳刚的藏族新娘形象,深深震撼了每一位画家。大家兴奋不已,即刻拿起画笔,迅速投入写生状态。
写生时,我先细致观察、体悟芯草的外貌特征与内心世界,构图上选用正面端坐的姿态,以凸显她端庄自信的性格。刻画时,我着重捕捉眼睛、眉毛、嘴角等最能传递神态的部位,而非在形体块面塑造上耗费过多精力,力求通过外在特征,展现她内在的纯净与刚毅。这幅画作耗时约六小时,完成后赢得了芯草全家与画友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随后几日,我们又为芯草的母亲和祖母画像。我仔细观察,精准把握三代女性的外貌特质——不同的生活经历,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记。五十多岁的母亲,肩负家庭内务重任,身形已微微弯曲,暗红的脸庞透着疲惫与艰辛,粗糙的双手诉说着岁月的风霜。八十多岁的祖母,腰弯成了九十度,却每日神态自若、早出晚归。她虽听不懂汉话,却总能以微笑回应我们的问候,后来我们才知晓,她每日都会前往村头山上的寺庙转经念佛,探望在寺中修行的小儿子。她们朴实无华、虔诚安详的精神状态,深深打动了我。近一周的时间里,我将主要精力投入人物写生,采用写实手法,不刻意变形夸张,只为充分展现她们的淳朴个性与独特魅力。
近五年,扎尕那游客激增,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热闹之余,商业气息也愈发浓厚。所幸,大片草原与巍峨群山依旧,景色依旧壮美动人。后续几日,我们携带画具穿行于山川小路,探寻扎尕那的极致美景,创作了几幅极具当地特色的风景写生。
扎尕那的写生结束后,我们启程前往敦煌采风。途中经过号称“最美公路”的洛克线,饱览肃南高原风光。而那段一百公里的“炮弹路”,崎岖不平、坑洼遍布,正如网友调侃的“小可养鱼,大可卧驴”,一路颠簸几乎让我们散架,当真名不虚传!
从敦煌返程时,我们途经河西走廊,向南前往陕西、山西,沿途参观了诸多博物馆与历史遗迹,深深折服于中华民族丰厚伟大的文化底蕴。
最后,我们抵达河南南太行,本想与秋日红叶赴一场约会,却遇上连绵秋雨、气温骤降,写生进程受阻。后来我们转战秋沟村,天气逐渐好转,新一轮的写生之旅也随之开启。
我对写生情有独钟,皆因它的不确定性。每一幅写生作品,随着绘画步骤推进,画面效果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各类问题接踵而至,需要逐一解决。这要求画家具备完整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法,驾驭画面如同驯服野马,该放则放,该收则收,方能收获成功。此外,置身大自然中,身临其境的现场氛围能极大调动画家的情绪与情感,这份能量会通过多样的技法语言,情不自禁地宣泄在画布上——这是画室中面对照片冷静描摹、慢慢制作所无法实现的。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写生的独特魅力,终将永远吸引着我前行。
陈渐
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