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义 正月——中国红 116×89cm×4 布面丙烯、油彩 2003年
从开创时的“摸石过河”到今天燎原全国、堪比油版大类的画种,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已经走过了30年。10月28日,“综绘风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三十年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民艺馆开展。
开幕式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钱晓芳宣布展览开幕,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陈焰介绍展览相关情况,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协主席朱尽晖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原系主任、专业奠基人陈守义发言。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主持开幕式。
1994年,在老院长肖峰的支持下,陈守义提出了综合绘画观念,并且由陈守义领衔创办综合绘画工作室,这一创举也是让中国美术学院成为全国最早开辟综合绘画专业方向的院校,1995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6年开启研究生培养,2000年成立综合绘画系,2016年又恢复独立的系制……30年间,综合绘画经历过院系调整的各种考验,也迎来学科重组的机遇,最终成长为独具学科特色的系科。
本次展览通过而立、燎原、淬火、炼金4个板块展开叙事,全面展示综合绘画30年的历程和成果。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专业从方向破冰开拓的一代人开始,就敏锐地抓住了“Mixed”的精神要义。首先是继承和发扬国美历史上从林风眠先生开创的融合中西的精神脉络;与此同时,还继承了黄宾虹先生所倡导的民学民艺的研究,强调基层与大地的采风,强调民艺的形态与生态研究,深研文化地理、文化民俗的变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学的首创学术模型的又一个重要特性:本土民艺的转化性。许江表示:“它不是一种纯粹的书斋与工坊的实验,也不是一般性的材料与审美的兴趣转换。它是以某种鲜活生野的方式,勾联时代生活的探微和体察。”
在创立30周年之际,我们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挑战,综合绘画的探索要怎么做?
余旭红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一种警惕,警惕被技术所规制,思考如何回到绘画的本体,回到艺术创作的原初状态,如何去深耕传统,活化经典,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当代创新的可能,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的活化中让作品更具有中国文化的气象,在时代之问中确立综合绘画的定力。
当天下午,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多功能厅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首创三十年的发展与意义”“民间民生的大地及其创造性转化”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