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翔军 浙江丽水
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景区,叮叮当当的凿木声,是我独特的语言。作为创意木匠、“有个木匠”小木作工坊负责人,我守着木工坊,把木材变成一件件木作。不过,我的故事不止于传承,还有让老手艺换上新装。
我是莲都区大港头镇河边村村民,此前大港头镇人以木材加工为主业。小时候,我常在爷爷的木工坊里,看他用刨子推出卷曲木花,空气中满是杉木香。那时,家家户户都需木匠打造澡盆、桌椅等。后来,工业制品增多,行当逐渐冷清。我也曾迷茫:守着这手艺,能养家吗?
转折发生在古堰画乡景区。来这里的游客对量产纪念品不感兴趣,却总问:“有没有更特别、有本地味道的东西?”这话点醒了我:传承不是供着老物件,而是让老手艺与年轻人对话。于是,我大胆创新,将传统榫卯结构与家乡风景结合,设计出小驴凳、猪猪凳、通济堰坝文创摆件等。看着游客在工作室体验木作之乐,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深切感受到,小木作从老物件儿变成了新潮玩。
自2014年起,我成立古堰画乡“有个木匠”店铺,还开设了一家结合木制手工艺特色的民宿,专注技艺传承,开发产品与体验项目,构建起集体验、销售、住宿于一体的产业链,推动小木作产业化。
工坊成了集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平台。我与景区合作,将其打造成特色旅游点。游客既能选购木作,又能亲手体验、聆听木纹故事,让旅游更有韵味。此外,我探索“订单+农户”模式,招揽本地年轻人当学徒,让手艺成为增收技能。小小木工坊正成长为带动就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
我最大的心愿,是人们提到古堰画乡,就能想到这门手艺。希望小木作成为大产业,让年轻人觉得回乡学手艺有前途,让木匠制作这门老手艺成为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新助力。
(本报记者 刘军国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