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福建省画院主办的“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建省画院晋京作品展”开幕式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西院展区举办。
开幕式上,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胡振民宣布展览开幕。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陆开锦,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后致辞。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陆文虎,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徐里,福建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夏莉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培贵,以及来自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报》社、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福建省画院的领导嘉宾和艺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主持。
陆开锦致辞
陆开锦在致辞中介绍了福建美术创作扎根地域文化、紧跟时代步伐的成果。他表示,此次展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福建答卷,也是向伟大时代、向首都人民的一次汇报。“闽派”从来不是简单的地域标签,而是面朝大海、背靠青山的精神气象,是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性格基因,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意志品格。福建美术界将以此次晋京展为新起点,赓续先贤薪火,更要以“闽山闽水”为纸、以“物华新”为墨,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续写新的篇章。
刘万鸣致辞
刘万鸣对展览的学术水准和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京闽两地艺术交流的意义予以肯定。他表示,希望福建省画院继续以“大历史观”赓续闽派文脉,让历史在当代语境中“活起来”;继续以“大时代观”抒写山海风骨,把创作触角延伸到经济发展的热土、乡村振兴的一线,让作品成为时代变迁的体现;继续以“大美术观”推动协同创新。未来,中国国家画院愿进一步深化与福建省画院的合作,共同组织实施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推动优秀美术作品的巡展,让更多富有福建特色,彰显中国气派的美术作品走向全国和世界。
范迪安致辞
范迪安表示,福建省画院名家辈出,薪火相传,在创作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也形成了优秀的学术传统,是福建美术界的创作骨干群体代表。这些年来,在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支持下,福建省画院坚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组织在院画家和特聘画家深入八闽大地,奔赴山海城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实践和社会发展新貌新象,创作了大批有分量、有质量的作品。这次展览立意新,作品展现了“闽山闽水物华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意境,多视角、大篇幅描绘了新时代福建的发展面貌、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山海生活风情,展现了绿水青山的福建生态。在艺术形式语言上,画家们弘扬了“闽派”美术的精神传统,勇于探索,坚持融合创新,整个展览展现了当代“闽派”的新颖气象和蓬勃生机。
王来文主持开幕式
王来文表示,此次晋京作品展,既是福建省画院老中青几代画家艺术探索成果的集体检阅,也是福建文艺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展出的作品中,无论是对八闽自然山川的深情描绘,还是对民间风俗、时代变迁的敏锐捕捉,均凝聚着艺术家们深沉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时代担当,以及真挚的乡土情怀,展现了他们以画笔描绘新福建、以精品奉献人民的艺术初心与使命。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福建省画院当代美术创作整体实力与艺术成就的一次系统梳理与集中展示,更是对“闽派”艺术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深情诠释与集体礼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闽山闽水物华新”为主题,涵盖中国画、书法、油画、漆画、水彩、版画、综合绘画等各类作品150余件。作品或描绘八闽大地的壮丽山川与人文景观,或捕捉时代变迁下的社会风貌,深刻体现了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导向,展现了他们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以及对当代艺术语言的创新探索,是福建省画院近年来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福建文艺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精品奉献人民的生动实践。
展览现场
徐里对此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他谈道:“通过此次展览,我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福建省画院的画家们切实落实并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艺术创作生动展现了福建在各领域、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福建省画院老中青三代杰出艺术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闽派’艺术精髓的同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与创新意识。在艺术实践中,他们善于将新时代发展成就融入创作,通过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元的表现语言,打造出既反映时代精神又深植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风貌。”
展览现场
北京石齐画院院长石齐认为,此次展览充分展现出福建艺术家丰富的创作面貌和鲜活的个性,体现出福建作为文化大省的蓬勃气象。他希望福建美术家积极走出本省,与全国各地美术界进行广泛交流,将优秀的福建美术作品带到全国乃至世界。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陈明表示,近年来,福建省画院的艺术创作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局面。这种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鲜明展现了福建地区的艺术特质,例如对工笔画传统的传承,其色彩运用明丽鲜亮,极具福建特色,且表现形式多元;二是创作题材资源丰沛,既涵盖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融入当下红色文化元素。本次展览充分展现了福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创新活力——无论是艺术语言的探索、风格的多样化呈现,还是创作视角与观念的革新,均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生动反映了福建省画院乃至整个福建画坛所蕴含的蓬勃生机与昂扬气象。
开幕式现场
福建省画院原院长郭东建表示,福建省画院成立40多年,历任领导带领几代画家在艺术创作上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方向。从这次展览的作品来看,老中青三代画家都展现出了新的思考。展览以“闽山闽水物华新”为主题,大量作品以福建题材为核心,尤其值得肯定的是画家们在画面经营和形式感探索上各具特色。尤其是年轻画家的创新呈现,充分体现了福建省画院对全省美术创作的引领作用。
福建省画院副院长吕承坚谈道:“此次展览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汇集了全省在职画家、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以及特聘画师共计150余人的作品。展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创作的诗词中的‘闽山闽水物华新’为主题,通过美术作品展现八闽大地的名山胜水与人文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生活了17年半,足迹遍布全省各个角落。我们的创作团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线转化为艺术创作素材,用美术语言生动再现了福建的自然风貌与文化积淀。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开幕式现场
福建省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翁志承表示,本次展出的作品汇聚了福建省画院几代画家的艺术精品,全面呈现了福建省画院近年来学术创作的整体风貌。此次展览不仅体现了福建画家立足本土文化、回应时代潮流所进行的学术思考,也彰显了大家对艺术探索的执着追求,并为福建画家未来的创作方向提供了新的启示,特别是如何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继续深耕“闽山闽水物华新”主题,以笔墨书写时代新篇,为‘闽派’艺术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正是我们这代画家需要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
据悉,福建省画院成立于1982年,隶属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集聚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等门类的高水平美术人才,专门从事美术创作、学术研究以及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等诸多职能的公益性学术机构。福建省画院以“出精品、出人才,学术为先、服务社会”为宗旨,承担美术创作、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及社会服务职能,是福建省美术创作与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展览将持续至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