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教学示范
9月21日,中国国家画院举行2025学年开学典礼,40位“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研修班”学员即将在这里开启新的艺术旅程。这些学员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画院及相关美术创作机构,接下来将分别接受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的专业课集训,并于12月结业。伴随着本届研修班的举办,“十四五”时期“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培养计划”也即将收官。
艺术教学是中国国家画院的重要职能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全国画院事业发展,加强各地画院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画院专业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下,2012年11月,中国国家画院承办了“2012全国画院专业人员人物、山水高级研修班”。2016年起,中国国家画院承办了“十三五”时期“全国画院创作人才培养和扶持计划”,旨在系统提升全国国有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的专业水平。2020年开始,中国国家画院接续承办“十四五”时期“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培养计划”。
通过多年深耕细作,该计划已成为推动中国画创作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培养计划已举办10期,共计培养学员近380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担任执行导师组组长,教学培训部作为主要实施单位,组织业务骨干力量,借助导师工作室制特有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项目。
十余年来,该培养计划面向国家文化战略和公众美育需求,努力构建一个以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在具体实践中,项目秉持“以创作带教学”的理念,通过技法训练、作品点评、名作临摹、现场观摩、外出写生、创作辅导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员能力。同时,导师结合每位学员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特别是名作临摹、书法训练和观摩鉴赏课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画教学的规律和特色。此外,课程还安排学员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写生活动,要求学员贴近自然、走进社会、感受生活,导师则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和创作示范。
培养计划实施以来,中国国家画院为全国国有画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创作骨干,切实提升了各地画院的专业创作人员的研究水平,对推动国有画院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国有画院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国有画院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经验可以总结为三点:首先,坚持免费向全国画院系统开放,有效打破地域与资源限制,提升美术教学的普及度与公平性;其次,通过高水平的导师团队、严谨的招生评审流程和科学的课程设置,增强学员的专业能力,其成果也通过展览、文献等方式惠及公众; 再次,注重跨学科融合创新,聘请著名学者教授政治、哲学、文学、历史等理论课程,专业实践则由导师精准施教,培养了大量具备跨学科思维的创新人才。
“中国国家画院教学以‘三个融合’作为育人理念和标准:融合传统师徒制与现代学院教育,以‘口传心授’传承技艺精髓;融合专业训练与人文素养,通过公共课提升学员文化品格;融合艺术创作与时代使命,引导创作者记录时代脉搏。”刘万鸣这样定位中国国家画院的教学工作。接下来,中国国家画院将持续深耕艺术教学,同时以经典性、学术性展览为载体,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治学环境,为新时代美术人才培育提供国家级平台,持续助力新时代优秀美术创作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