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开馆了

        作者:张莹莹2025-07-31 08:28: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内,多件陶俑整齐陈列,吸引观众打卡。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供图


          7月16日12点,在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翟泉村南,阳光洒满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夯土墙垣,这座从遗址中“生长”而出的建筑群落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馆前汉阙巍峨矗立,与不远处白马寺的钟声遥相呼应,一场跨越1600年的文明对话就此拉开序幕。

          作为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成果,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自2020年启动建设筹备工作,2022年正式立项,2023年8月开工建设。今年6月启动试开放以来,该博物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持续优化展陈、提升设施、完善安全措施等,为正式开放做足准备。

          这座占地面积219亩的博物馆,用8200平方米展厅与1300余件(套)文物,铺展开汉魏洛阳故城作为当时世界最大城市的盛景长卷。

          汉魏洛阳故城,曾是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的国都,作为城市的历史延续了1600多年,作为都城的历史长达600余年,城址面积最大时接近100平方公里。

          这些厚重的历史积淀,凝结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肌理里,主体建筑取自汉魏传统高台规制,宫墙环绕中心大殿,整体宛若一座微缩的都城。

          从该馆正南门至北,汉阙广场、候车廊、拱桥、核心展厅……一系列建筑沿中轴线次第展开,不仅复现了古代都城的规划理念,更让今人得以直观触碰那份“非壮丽无以重威”的都城营造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表示,这条中轴线是对汉魏洛阳故城“建中立极”神圣空间秩序的复刻。北魏洛阳城在规划营建时的“中轴线”理念,开启了此后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的先河,对随后的长安城、东京城、金中都、元大都、北京城等影响深远。

          沿着这条承载着文明密码的轴线前行,便步入“天中国史——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中,突破传统博物馆以时间为轴的叙事方式,以“总—分—总”的形式设置了“中”“合”“同”三大主题展厅,从都城制度、民族融合、世界影响等多个角度,向观众全方位展示汉魏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

          三大主题展厅各具特色:第一展厅“天下河洛,大都惟中”通过择中立国、皇建有极和甲子华章三个单元,展现汉魏洛阳城历经数百年营建,上承三代、下启隋唐的都城建设;第二展厅“汉魏经典,魂脉融合”讲述东汉、曹魏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与汉族在多方面的交流影响,这一时期开启我国古代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第三展厅“千秋创举,世界大同”则以考古成果和文献佐证,呈现汉魏洛阳故城的国际影响力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

          此次展览中还有东汉昭君出塞铜镜、西晋荀岳墓志、曹魏石碣、北魏石刻子母阙围屏石棺床、北魏拜占庭金币、北魏永宁寺佛像等汉魏时期的精美文物。其中,东汉昭君出塞铜镜制作精良、文字清晰,其画像和铭文详细刻画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拜占庭金币出土于北魏节闵帝元恭墓,正面为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形象,背面为维多利亚女神站像,这枚金币的发现为洛阳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提供了有力佐证。

          此外,不少精美文物均为首次在展线上亮相,它们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呈现了汉魏时期多民族融合、城邦兴盛的繁荣景象。不少观众在这些文物前久久伫立,仿佛透过玻璃展柜,能听见当年丝路商队的驼铃声穿越时空。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集多功能于一体,总序厅开启探秘之旅,沉浸式专题陈列厅带来震撼体验,临时展厅搭建文化对话空间。背后的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等,以及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赋予其学术动力与研究活力。

          “这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个综合性文化平台。”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馆长慕鹏说,“它将成为中国早中期都城文化研究的重镇,不仅是汉魏洛阳故城考古成果向世界发声的窗口,还是文化遗产监测保护的核心枢纽,更是全国大遗址沉浸式保护展示的创新实践基地。”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0(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