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生痴绝是此山——读俞宏理《渐江与黄山》

        作者:盛学峰2025-07-17 09:01:23 来源:美术报

          渐江 朱砂泉 21.4×18.4cm 国画

          “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说及中国山水画,明末清初新安派画家渐江(出家后释名弘仁)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新安自渐师以云林法见长,人多趋之,不失之结,即失之疏,是亦一派也。”张庚在《浦山论画》中的论述奠定了渐江是新安画派开派领袖的地位。“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丰骨冷然生活。”石涛题渐江《晓江风便图》的这段跋文,则彰显了渐江是黄山画派巨子的光辉形象。

          黄山山水画家俞宏理先生以《渐江与黄山》为主题,以黄宾虹《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为切入点,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高度,对他的身世、氏族、里居、师友等关键问题进行细心甄别,阐明了“黄山是渐江的乡国蓬莱”;从渐江《黄山图册》引发话题,借助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渐江《黄山图册》进行了实景寻踪,对他若干单幅画作进行了实景分析,指出“渐江开启了17世纪黄山写生之风”。该书划开历史的长河让渐江这位画坛巨星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打破空间的界限让黄山这座世界名山走向多彩的艺术天地。

          一生痴绝是此山,黄山是渐江的执念,如果没有黄山,那么中国美术史上也就不会有渐江。

          此书一是以考据学的严谨揭开了渐江身上的谜团。鉴于他的身世、氏族、里居、师友等关键问题上的重重谜团,以及以往著述中多有以讹传讹和混淆含糊之处,俞先生尽多年之力调研和考证,去伪存真,以求让世人看到更真实、更清晰的渐江。俞先生从时代社会与现实因素,基于“躲避清初酷烈的文字狱”和“渐江墓的地理位置”两方面,解析了时人刻意将他出家为僧的时间由清初改作明末的“迷局”,就渐江生前好友程守所撰《故大师渐公碑》,指出今人所谓“程守之错”实为精心设计,是有意而为,“厘清了程守此举的动机”,从而为史料中缺乏渐江氏族、里居、身世等真实信息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为表达对黄宾虹持论渐江里居在篁南(即南溪南)的认同,俞先生专门考察了南溪南至渔梁古道,从南溪南汉沙渡水到篁墩,沿东北陆行,经富墩、烟村、虹梁、岑山、航步、洪坑、双岭、山斗,越过丰隆岭而达渔梁,从而佐证了渐江当年负米所走路线及“适符三十里”一说。

          二是以辩证思维系统阐述了渐江与黄山的互动关系。“走入黄山是渐江之幸,黄山得到渐江是黄山之幸”,俞先生特别推崇黄宾虹先生用“得其真面”四个字来概括渐江与黄山的关系。“渐江真性写黄山”,俞先生根据许楚《黄山渐师外传》将渐江的写生绘画路径归纳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负砚以行”探幽搜奇,“长日静坐空潭”静思感悟,“月夜孤啸危岫”对话自然,“倦归则键关画被”谋篇布局,“欹枕苦吟,或数日不出”酝酿苦思,“顷忽涤砚吮笔”完成作品,正是经过这样的过程,他笔下的黄山,境界宽阔,伟峻沉厚,幽深超旷,标高自立,缔造了一座冠绝千古的笔墨黄山,给亘古黄山注入了文化灵魂。“家山家水催生黄山画坛宗师”,黄山同样造就了渐江,其绘画风格、艺术成就均得益于黄山,“貌写家山”成为渐江名垂青史的关键所在。他将黄山的峻峭与空灵转化为独特的笔墨语言,作品简洁淡远、冷逸孤高,反映了遗民画家的精神情操。清初书画家、他的好友程邃说:“吾乡画学正脉,以文心开辟,渐江称独步。”新安名家查士标评价:“渐公画入武彝(夷)而一变,归黄山而益奇。昔人以天地云物为师,况山水能移情,于绘事有神合哉?尝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足称画师。今观渐公黄山诸作,岂不洵然!”

          三是以身体力行的田野调查向黄山求证。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渐江的《黄山图册》六十幅,是他展露黄山“真面”最有说服力的巨著,而在20世纪80年代竟被西方著名学者定为赝品,当时国内顶尖的鉴定家也认为“是渐江作品中最差的”。俞先生受黄宾虹“不能读懂渐江的原因是‘实未即渐师画本,向黄山真面一证之耳’”的启发,拿着渐师画本,探寻他以黄山实景为创作对象的景点。多年间,他攀崖涉涧,潜入古道,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证过程。他以跨学科视野,结合景名文化,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逐一分析、对比研究,对高居翰的伪作论断逐点进行辨析辟驳,强调《黄山图册》属渐江晚年真迹;同时对《天都峰图轴》《西岩松雪图轴》《始信峰图轴》《黄海松石图轴》及《晓江风便图卷》等经典代表作展开实景分析,洞悉渐江对黄山的细微体察和精致表现,以独特的美术学研究视角来展现其写生路径,剖析山水实景与山水意象之间的转换过程,揭示其绘画创作的规律。

          四是以丰富的古籍文献串联起他的生活场景。俞先生不仅引用了程守、许楚、王泰徵、汤燕生等渐江生前好友为其撰写的碑文、传记等资料,还广泛收集了《黄山志》《黄山志定本》《黄山领要录》《黄山指南》《歙事闲谭》《渐江资料集》《黄山古今游览诗选》《历代黄山游记选》《明清黄山学人诗选》等大量徽州文献,旁征博引,相互佐证,扩大了他的文化艺术空间,丰富了黄山的人文内涵。同时,与朋友的交往场景构建,提高了人物的鲜活性,增强了著作的可读性。如,黄山文殊台上,他与江注吹笛对歌,笛声悲壮,和歌嘹亮,响彻云霄,打破月色下的万籁俱寂好像就在眼前;练江之上,渐江与程守、江注、吴伯炎创作《石淙舟集图》的情景仿佛就在身边。在“渐江开启了17世纪黄山写生之风”中,俞先生更是将渐江与戴本孝、石涛、梅清、石谿、查士标、程邃、江注、郑旼、雪庄、黄宾虹等著名画家联系起来,犹如一部黄山画派史纲要。

          俞宏理的《渐江与黄山》,不仅是一部关于渐江与黄山的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专题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既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的黄山旅游指南,传递出黄山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和文化之美。

          (作者系黄山市巅峰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4(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