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9月22日]
陈金庆《无界之相》东方哲思雕塑艺术展于北京融创壹號院开幕
[09月17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津盛大启幕
[09月12日]
政策收紧 PUE 红线,老旧散小数据中心如何破局节能改...
[09月11日]
产教融合,行知共进:立邦“未来之星”校园设计之旅火热开启
[08月29日]
360采购帮携手弘阳家博举办AI赋能峰会,共探B2B增...
[08月29日]
2025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榜单重磅发布
[08月21日]
全国工程项目信息平台TOP5榜单 RCC瑞达恒等上榜
[08月20日]
RCC瑞达恒接入DEEPSEEK,推出AI助手
[08月20日]
关于举办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5(上海)的通知
[08月12日]
RLP Asia建筑 | 走进瑜悦的永续之美
艺术新闻
全部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收藏资讯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会活动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艺术新闻
>
综合新闻
林容生:山水画的创作是一场跨越物我的精神修行
乡村纪实湘西怀化芋头 纸本设色 244cm×122cm 2022年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并非对自然山水的简单复刻,而是创作者以笔墨为媒介,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思相融合的艺术实践。其创作过程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完整闭环,既要扎根自然汲取养分,又要倾注情感与哲思,最终实现“物”与“我”的精神共鸣。 观察与感悟是山水画创作的根基,即“外师造化”的实践过程。真正的山水画家从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浏览,而是深入山川肌理,与自然进行深度对话。明代画家王履为创作《华山图》,携笔登华山,“屏绝应酬,忘寝与食
[详细+]
2025/09/30 08:37:47
来源:
网络
编辑:
静愚
“课徒稿”的教育传承与当代启示
中国画的教育自古即是一条由手到心、由笔至道的传承长河,其中,“课徒稿”作为核心实践形式,既是技法示范,也是理念承载。它让每一次临摹超越单纯的技巧练习,成为与历史、与古人、与艺术本体的深度对话;它让教育不仅局限于技艺传授,更通过感受力、审美与人格的养成完成微妙而长远的塑造。透过这些画稿,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隐形而连贯的文化脉络——技艺与精神的交融、传统与教育的互动,为当代美术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路径。 “课徒稿”作为中国独有的绘画教育方式,其历史脉络深深嵌入了中国画的传承体系。从唐宋的粉本与画谱雏形,到元明清时期的
[详细+]
2025/09/30 08:11:5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全国画院创作人才成长记——中国国家画院十年探索专业人才培养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教学示范 9月21日,中国国家画院举行2025学年开学典礼,40位“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研修班”学员即将在这里开启新的艺术旅程。这些学员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画院及相关美术创作机构,接下来将分别接受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的专业课集训,并于12月结业。伴随着本届研修班的举办,“十四五”时期“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培养计划”也即将收官。 艺术教学是中国国家画院的重要职能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全国画院事业发展,加强各地画院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画院专业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文化部(现
[详细+]
2025/09/30 08:10:03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宁波美术馆关于馆校合作的新探索
在2025年4月举办的“未名之海·万物共生”装置艺术展上,小学生与留学生一起即兴创作。 学校在青少年美育工作中常常面临困局,而美术馆作为美育资源较为集中的高地,承担着青少年的美育使命,两者如何更好结合?为探索馆校合作的新路径,2023年初宁波美术馆启动“宁波美术馆艺术漂流计划”(简称“NMA艺术漂流计划”)。项目以“儿童友好”为价值导向,从最初的艺术资源进校园到中期引学校美育成果入美术馆,再到双向赋能深度融合的美育呈现,由此框定了美术馆与学校“内外双循环”的成长路径,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馆校美育合作蓝本。
[详细+]
2025/09/30 08:08:1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王明明:山林寄傲 唯道集虚
听松(国画) 179.5×97厘米 2022年 王明明 近日,“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举办,展览集结了作者近百件园林题材新作。王明明以传统笔墨为基石,用青绿设色、水墨晕染等技法,展现园林四季之美,传递“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意境。他像一面穿透历史尘埃的艺术之镜,令人看到中国传统文脉所在,更看到了一位中国文人观照万物的脉脉温情。 元丰八年(1085),苏轼看到史全叔收藏的吴道子画作,写下“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妙语。出新意是每个艺术家终其一生想要达到的目标
[详细+]
2025/09/29 08:29:37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杜小同:拓展水墨的内涵与边界
仲夏之歌(水墨) 228×558厘米 2024年 杜小同 在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杜小同的创作实践呈现出一种极具方法论意识的探索路径。他通过对水墨语言的革新和对当代视觉文化中空间感知方式的重构,形成了一套以空间秩序为核心、以时间性为内在维度的绘画系统。 杜小同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水墨人物画专业,其毕业作品《画室》之二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创作奖。200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学位,曾任教于鲁东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 继2019年在中国
[详细+]
2025/09/29 08:28:1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三家门下转轮来:一场跨越四百年的风神对话
“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与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展览于2025年9月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该展由北京画院、八大山人纪念馆、西泠印社联合主办,同时得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荣宝斋等十余家国内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展览历经数年精心筹备,以齐白石对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三家的师学与致敬为核心脉络,共推出四位大家70余件(套)珍贵作品,体量精当而意涵深远。本期特邀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撰文,讲述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传承与革新。
[详细+]
2025/09/29 08:26:3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殷墟博物馆藏“亚长”牛尊
“亚长”牛尊殷墟博物馆藏 此尊通长40厘米,带盖高22.5厘米,重7.1千克。整体为牛形,是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牛体态健壮,牛头前伸,口部微张,其眼、耳、鼻、角、腹、尾以及其他体貌特征均生动逼真。牛身满饰龙、鸟、虎、象等各种动物形纹饰。造型奇特瑰丽,纹饰繁缛精美。 牛面部铸铭
[详细+]
2025/09/29 08:21:47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中国科技“唤醒”古埃及文物
在埃及萨卡拉考古发掘现场,中埃联合考古团队运用先进数字设备扫描遗址及文物。 受访者供图 近日,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员会在埃及亚历山大签署关于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埃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迈向更深层次。几乎同时,上海博物馆宣布将赴埃及孟菲斯地区开展塞赫迈特神庙的联合考古发掘。这一系列动作,是近年来中埃考古合作日益深化的生动体现。 中国科技赋能埃及考古 “我们不是在挖掘过去,而是在构建未来的文明对话。”中埃萨卡拉联合考
[详细+]
2025/09/29 08:20:0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构建敦煌学研究的“数字基座”
2025年5月31日,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让流失海外、尘封已久的藏经洞文物以数字化的崭新姿态,实现前所未有的解读与共享。一座贯通古今、全球共享的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就此搭建。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2017年,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院六地”的管理和运行格局,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综合性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开始探索数字化保护,以期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的数字化数据采集...
[详细+]
2025/09/29 08:17:0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静愚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海洋东南亚的文化交会
开始:
2025/10/04
结束:
2026/01/04
省市:
台湾
场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
李晓柱教学研究展
开始:
2025/09/27
结束:
2025/10/26
省市:
北京
场馆:
桥艺术空间
王来文艺术作品展
开始:
2025/09/23
结束:
2025/10/11
省市:
广东
场馆:
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新闻热点
+
more
青年艺术家王同泽北京首展《同尘泽光》在前门开幕
当传统的胡同院落与前沿的艺术思考相遇,现代感的色彩、肌理与笔触表达与古朴的中式家具并置一堂,竟然毫不违和...
近千件作品亮相鸟巢水立方,2025全国美院青年艺术作品展开幕
“意无尽——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展
“爱莲说——李晓柱教学研究展”在北京开幕
林容生:山水画的创作是一场跨越物我的精神修行
在当代水墨画的探索中融入西方元素,不断拓展水墨艺术的内涵与边界
“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优秀女艺术家邀请展将在上海开幕
“持正——曹俊乙巳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开幕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