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
2025.12.09-12.19(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一层 1/ 8 / 9 展厅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长随秋思声声里】
纸本设色
2024年
【琴泉】
纸本设色
2024年
薛永年先生序言(节录)
大利着重恢复宋元以来丢掉的六朝人才有的山水意蕴,视野更开阔,历史更悠久,画“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人与山水的关系,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中国的山水画不仅和诗歌、书法有联系,更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相关联,“成当与易象同体”。他使山水画的起点提高了,立足也就不同凡响。
他的视野非常开阔,挣脱了形似和可视的局限,他的精神非常自由,但又符合大道——也就是规律。讲创新是对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把创新建立在割裂传统的基础上,必须要有传统基因,而且,要认真研究已经被遮蔽而失落的传统,从中悟解基因。这方面大利是个榜样。
他师黄宾虹之心,而不师黄宾虹之迹。他追求黄宾虹主张的“内美”,越静心看他的画,就越有收获,如果心浮气躁,是看不懂的。
大利古而通今的笔墨,是转化了的笔墨。不受老程式束缚,但古代的笔墨精神,古人笔墨之意趣全在。而且,他的用笔用墨,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墨与一些重色的结合也很好,越细琢磨越耐看。他的艺术出类拔萃,未来将对中国画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烂漫春光】
纸本设色
2020年
【笔落鸣金石】
纸本设色
2023年
【夕晖】
纸本设色
2024年
【鸣泉】
纸本设色
2024年
请横屏浏览
【曲尽笙箫息】
纸本设色
1999——2001年
【大河出峡图】
纸本墨笔
2002年
程大利先生的艺术高度体现在将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提升至学术层面。他立足传统,重在拓展;他视野开阔,广纳博取。他坚守着传统艺术文脉,推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薛永年先生概括他的笔墨探索是“古而通今的笔墨,是转化了的笔墨”。
程大利先生坚定地追求中国山水画的“内美”表达,但又不反对形式变革。他回答了山水画的当代发展的几个问题:是否必须走纯抽象的道路才是中国山水画的归宿?是否必须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去与古人拉开距离?中锋写意之外的“没骨”传统是否也同样体现着写意精神的魂灵?这些问题,程大利先生在多年的艺术探索中均给出了答卷。
薛永年先生认为“不能把创新建立在割裂传统的基础上。”必须要尊重传统基因,“而且要认真研究已经被遮蔽而失落的传统,从中悟解基因。这方面大利是个榜样。”
同时,程大利先生尤其关注世界艺术格局,注意到当代艺术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并善于从“表现”和“再现”的角度重新认识自然。他把色彩的铺染以中锋的“写意”去体现,强调色彩的差异,在笔、墨、色三者交织和表现之间作出不懈地探索。他是“过程”的实践者,在无休止的实验过程中,他的格言是:“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
《望千山》展名释义
程大利
千山启云旌 回眸证空明
峰峦记旧事 水墨写生平
万壑铮铮立 变法志逾宏
笔底师玄化 天地入怀清
周旋我与我 畅神两忘情
千峰涌作苍茫势
一岳同擎天地心
程大利《望千山》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