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千峰翠色 似玉类冰——秘色瓷的千年传奇与当代新生

        作者:王焕2025-11-18 08:34: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1/7)唐代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法门寺博物馆藏

            (2/7)唐代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 吴越文化博物馆(临安博物馆)藏

            (3/7)唐代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 法门寺博物馆藏

            (4/7)五代吴越国秘色瓷花瓣口海棠杯 吴越文化博物馆(临安博物馆)藏

            (5/7)五代吴越国秘色瓷海棠形盘 吴越文化博物馆(临安博物馆)藏

            (6/7)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夏至·梅子初青》

            (7/7)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莲花盛开》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秘色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越窑青瓷的一个独特品类,其起源于浙江慈溪上林湖的越窑——这一地区自东汉至宋代一直是青瓷的核心产区,在晚唐五代时期发展至巅峰。正如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所描绘:“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11月1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工艺美术研究所承办、杭州市临安区吴越文化博物馆协办的“吴越国秘色瓷审美文化研究论坛”上,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浙江省考古学会理事长郑建华就秘色瓷的概念提出:其一,秘色瓷作为越窑瓷器中的瑰宝,追求极致的造型美、釉色美和瓷质美,外观上呈现出“似玉类冰”的质感。其二,秘色瓷并非普通的商品瓷或贸易瓷,而是具有特定用途的瓷器。一方面,它是专为宫廷制作的御用品,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便属此类;另一方面,它是帝王的随葬品,钱镠墓(钱王陵)中出土的秘色瓷未见使用痕迹便是明证。其三,由于采用匣钵装烧工艺,秘色瓷的瓷质达到了古代制瓷技术的巅峰水平。唯有同时满足上述三点的越窑青瓷,方能被归为秘色瓷。这一观点获得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


          秘色瓷的工艺特点

          秘色瓷在青瓷领域独树一帜,是古代制瓷技术高度成熟的典型例证。其釉色、胎质和器物造型风格独特,体现出精湛的制作技艺。

          其一,秘色瓷的釉色具有“无中生有”“似玉类冰”的特征。晚唐时期,秘色瓷的工艺特点首先就在于其釉色极为纯正,呈现青绿色,釉面蕴含灰蓝基调,明显区别于普通青瓷的黄绿色调。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共性特征即主要为青绿色釉。其中有一件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盘,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以高雅柔和、素洁明快之感。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光线照射下,盘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宛若盛着一泓清水,正可谓“无中生有,似盛有水”。“似玉类冰”乃是越窑秘色瓷的又一妙处。陆羽在《茶经》中赞誉越瓷“类玉”“类冰”,也体现了越窑自东汉创烧以来始终追求并坚守的青釉之美,至唐代秘色瓷时终达巅峰。

          其二,秘色瓷的胎质呈现出致密的特征,其制瓷工艺堪称卓越。秘色瓷的制作流程极为精细,尽管烧制步骤与普通青瓷大体相似,但在装烧工艺和入窑位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在烧制过程中运用专门定制的、具备极佳密封性的瓷质匣钵装烧工艺,一次性匣钵能够有效隔绝杂质,在强还原气氛下形成天青釉。此外,秘色瓷独特的烧制工艺还体现在对窑炉窑位的精准选择上——采用相对略低于普通越窑产品的温度,大幅提高了品质。

          其三,秘色瓷的器型典雅规整,线条流畅自然,胎体轻薄均匀,既具备唐代瓷器雄浑大气之特质,又彰显五代吴越国精致婉约之风格。吴越国秘色瓷的器型与纹饰相较于以往更为丰富多样,如钱镠墓出土的瓷器,数量众多,质量精美,器形也更为多样,涵盖碗、盏、盘、碟、盆、钵、杯、罐、瓶、盒、盏托、水盂、唾壶、执壶、皮囊壶、委角套盒、熏炉、砚台、枕头等。这一时期,器物造型逐渐从以实用功能为主转变为实用与装饰功能兼备,这种转变体现了在生产技术持续进步、生产成果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普遍趋势。


          秘色瓷的审美价值

          秘色瓷独特的釉色与器型设计,彰显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探寻,并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念。其青绿釉色似千峰翠色般葱茏,若冰玉般澄澈晶莹,乃是借助精湛工艺,将自然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其器型多仿照自然形态,如莲花、葵瓣等,凸显了古人对自然与和谐的追求。例如,秘色瓷八棱瓶线条端庄简洁,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认知。又如,秘色瓷熏炉通过镂空的烟孔,暗指天地气息流转。其纹饰主要为浅浮雕莲瓣、云纹,尽量减少繁复的雕刻,突出釉色自身的魅力。

          秘色瓷的审美价值,还在于其所承载的丰厚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作为专门为朝廷制作的御用器物和帝王的随葬物品,秘色瓷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准,象征着皇权的尊贵与威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向世人展现了晚唐时期皇室的奢华生活与审美偏好。钱镠墓中出土的秘色瓷,见证了吴越国时期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成为研究吴越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

          此外,秘色瓷的生产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融汇性。从秘色瓷器中,我们可以窥见北方窑口的影响力。无论器物造型还是装饰工艺,都吸纳和融合了中原文化、北方文化乃至外来文化的精髓。此外,越窑青瓷烧造技术传入后百济等,也彰显出吴越文化的开放包容与文化自信,是吴越国与其他地区交流的见证。


          秘色瓷的当代诠释

          作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秘色瓷也为当代制瓷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审美典范,启迪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从对经典器物的仿制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他们在守护传统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在传承秘色瓷核心要义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观念与先进制瓷工艺,创作出许多既具有秘色瓷神韵又凸显时代特征的瓷器精品。这也促使秘色瓷从博物馆中的研究客体,转变为一种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活态文化形态,在当代社会中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与价值。

          如今,秘色瓷已成为吴越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代表性符号。例如,杭州市临安区成立了秘色瓷研究所,聚焦于秘色瓷的发展历程研究以及当代衍生产品的研发;临安城市文化创意大赛以“釉色哲学”为灵感来源,凝练“陌上花开”的诗意内涵,设计出一系列生活用品;上虞曹娥里工坊将秘色瓷与3D打印技术、骑行装备相结合,吸引中外青年共同探讨传统工艺的现代性问题。这些举措不仅拓展了秘色瓷的艺术范畴,也为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图片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