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刘澍 摄
在近些年的美术教育、研究与创作领域,关于如何创作紧跟时代、聚焦艺术本体,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美术作品,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美术创作水平如何有效、合理地建构与提高?创作研究如何更好地契合人才培养的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基金项目为平台的“有组织创作”形式,如何支撑与强化中青年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和创研方向?这些问题都成为当下美术界和艺术教育界讨论的焦点,并从美术本体层面指向了“技”与“道”的关系、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创作实践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等方面的课题。
近日,以“共绘新时代”为主题的国家艺术基金优秀美术作品展在山东美术馆拉开帷幕,与此同时,落户在山东美术馆三层的国家艺术基金美术馆也于同期向观众开放。作为我国新时代中青年美术人才现状和未来艺术前景的一次集中展示,此次展览共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漆画、书法、篆刻、摄影、工艺美术等135件(组)作品,基本涵盖全部美术种类,通过单元策划和分类展示,呈现了不同表现题材、艺术风格、创作媒材的美术佳作,也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出当下新时代中青年美术创作的鲜活生态,及其创作过程中“怎么画”“画什么”的创研探索。
作为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自2013年12月成立以来,遵循“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在艺术创作、传播交流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资助支持了诸多具有国家艺术水准、体现时代风貌的艺术佳作,切实起到了推陈出新培养人才、不拘一格遴选人才、切实扶携青年艺术家的作用。尤以艺术创作类资助为代表,相继在美术创作资助项目、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层面遴选立项、资助培养了诸多优秀青年美术家,以及展现家国新貌、反映时代精神的美术新作力作。
以展览活动和展示作品为契机,回望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类项目所走过的12年,也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美术蓬勃发展的历程。某种角度上,国家艺术基金对于美术创作与青年美术创作人才的资助培养,对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时代艺术事业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周密筹备和专家遴选,本次展览汇聚了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项目历年来的优秀美术作品,试图呈现出这些美术作品在展现新时代国家社会新变,以及各领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贡献,在推出更多指向“出精品、攀高峰”目标的优秀美术作品的同时,也彰显了国家艺术基金“推出一批优秀作品,组织一批品牌活动,培养一批领军人才”的初衷,和“遵循艺术规律开展资助工作”的精准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以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门类为代表的中国美术是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正是基于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次国家艺术基金优秀美术作品展遴选十余年来创作类资助项目中的各美术门类作品,根据其风格题材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展览按展厅空间位置逻辑先后呈现了表现大国重器、国家建设、乡土农耕、革命历史、都市生活、自然风景题材的绘画、雕塑作品,及相关题材的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无论是表现沃土气象的工业农业发展,还是抒写故园记忆的城乡生活;无论是呈现当下都市情境的城市面貌,还是展现山川造化的自然环保,展览作品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呈现了青年美术家以其艺术之眼,对宏阔社会图景、历史意象与欣欣向荣的日常生活的展现与描绘,也在展览策划和作品遴选层面体现出艺术门类相对齐全、表现手法丰富多元、作品遴选优中选优、艺术质量追求高标的特征,更以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项目成果的优秀美术作品为窗口,见证与回顾了新时代中国美术的创作发展历程,以及艺术趣味、表现题材与审美趋向的流变过程。
十二载创作步履,新时代盛世丹青。这些表现家国与个体、历史与当下的优秀美术作品,记录了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美术家们在艺术之路上执著向前的步伐,更以心怀天下、映载时代的志向,用视觉意象书写与标识了当代中国美术的历史方位。回首凝望中,让我们期待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美术创作发展的下一个十二年,下一段迈向理想与未来的心路历程。
(作者为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