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梦中彩笔唯天色——王邦彦、丁云青中国画纪念展”在河南省文联美术馆举办。
王邦彦、丁云青夫妇是河南美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与践行者。王邦彦先生早年投身革命,以画笔为武器记录家国情怀,后负笈深造,融汇百家终成一格。丁云青女士创立“铁塔画室”,倾力美育,其笔下的牡丹风骨卓然,作品远播海外。他们共同探索中国画的时代创新,融汇中西,坚守民族精神内核,为推动河南乃至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展览共展出王邦彦、丁云青作品近百幅,这些作品较为集中地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与取得的成就。
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明认为,王邦彦和丁云青的创作不仅是艺术的呈现,还是时代精神的写照。此次展览是对两位艺术前辈艺术生涯的回望,更是一次对河南美术精神根系的溯源。
王丁丁是王邦彦和丁云青的女儿。她说,父亲在河南省文联工作多年,母亲供职于河南省群众艺术馆,此次在河南省文联美术馆举办展览具有特别的意义。父亲生前未曾举办个展,母亲也未曾在郑州举办展览。此次展览将二老作品汇聚一堂,既是对他们艺术人生的回顾,也是对他们的深情致敬和纪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古琴家丁承运是丁云青的弟弟。回忆起与王邦彦和丁云青在开封工作生活的点滴,丁承运很有感触。他说,在开封的日子里,他们常一起探讨艺术。此次展出的许多作品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探索实践,这对于当下的人来说,不仅是一笔精神财富,也是一次创作的激励。
开幕式上,王丁丁作为家属代表向河南省文联美术馆捐赠二老作品,李明代表河南省文联美术馆接受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
步入展厅,王邦彦的创作生动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精神追求。从太行烽火中的战地写生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名师教诲,从军人的刚毅到文人的温润,他将家国情怀、历史纵深融入笔墨肌理。丁云青的艺术展现了“格物致知”的另一种维度。她以牡丹为媒,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程式化表达,笔下的牡丹无媚态、有风骨,笔墨酣畅间是对生命力量的礼赞,色彩明丽中是对生活热忱的流露。
展览持续至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