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 猫
7月31日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品牌展览“何谓海派·海上名家”再推新展——“海上春云·唐云艺术展”,展览以80余件唐云珍贵作品与旧藏,首度全景式呈现唐云从自由艺术家到海派文化旗手的蜕变之路,一探其如何以笔墨革新撬动海派花鸟画百年转型。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唐云艺术馆主办,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美术馆支持。
唐云20余岁便因画名震杭州,被誉为“杭州唐伯虎”。来到上海后,更是凭借敏锐的市场眼光迅速转向花鸟画的创作,并推动了小写意花鸟画革新的成功实践。在展览的第一版块“海上雅韵绽芳华”中,观众将一睹自带“清新烟火气”的《幽兰灵芝图》。此作不仅见证了唐云与挚友若瓢的“跨界合作”,更引出挚友若瓢为其策划的轰动一时的“杯水画展”,助力唐云在上海画坛一战成名的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唐云主动转型为“时代画笔”,不仅筹建上海中国画院、策划1961年首届“上海花鸟画展”进京展出,更在《人民日报》发文《画人民喜闻乐见的花鸟画》,力破“花鸟画是小画种”偏见。
展览的第二板块“笔墨逐浪绘新篇”不乏如《棉花稻谷》、《葵花朵朵向太阳》等这一时期唐云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观众将一睹其如何首次将劳动场景与向日葵的象征意义结合,让传统笔墨迸发出磅礴时代力量。此外,如《毛主席诗意图》《革命圣地》等山水创作,则展现出唐云将石涛“搜尽奇峰”的写生理念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视觉叙事。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火热的生活中都是唐云的创作养分,展品中满满都绘就了崭新的社会风貌。
1956年,唐云在收藏家钱境塘家中偶遇任伯年的金笺通景十二条屏《群仙祝寿图》,画中46位仙人驾鹤跨海、腾云驾雾,唐云最终以1200元“白菜价”将其收入公藏。此次展览序厅“丹青筑梦写春秋”板块为观众展现了此作的木板水印版。
事实上,唐云的收藏清单堪称“中国美术史教科书”:石涛的狂野、八大的孤傲、金农的古拙、任伯年的市井烟火气……在本次展览中,观众还将目睹重磅展出的“集大成者”之作:《菩提罗汉图》。唐云在此作中将其所学所得巧妙融入艺术创作之中,画中的罗汉造型与画法就明显受到早期海派“三任”的影响,而石块则体现了唐云早年的山水功底。通过展览的这一板块,观众将清晰感受到唐云的艺术生涯正完美诠释了“以藏养学、以学促创”的治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