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呼和浩特博物馆走进时钟的世界

        作者:卜英姿2025-07-14 06:15: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铜镀金月球顶人打乐钟”

          “滴答、滴答、滴答……”伴随着葫芦钟发出的报时声,内蒙古呼和浩特博物馆展厅里的古老钟表仿佛从沉睡中苏醒。正在该馆举办的“钟鸣盛世——紫禁城与承德避暑山庄藏钟表联展”上,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的66件钟表集中亮相,展品制作年代从18世纪延续至20世纪初。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参观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钟表,还可以了解清代宫廷钟表收藏陈设的状况。

          “清康熙皇帝非常喜欢自鸣钟,他甚至在清宫造办处开设制钟作坊专门仿制、维修西洋钟表。”讲解员向游客讲述清朝皇帝与钟表的故事。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家一级文物——一座高达1米的清乾隆年制木楼式时刻更钟,紫檀木的楼体材质、以失蜡法铸造的报时铜铃、用发丝般纤细的铜丝编织的钟摆流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制造机械钟表的国家之一。”随着讲解员的引导,展厅里“铜镀金嵌料石升降塔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钟体基座采用西洋科林斯柱式,柱头缠绕的莨苕叶纹雕刻细腻,彰显巴洛克艺术的华丽风格;塔檐四角悬挂的铜铃与镂空云纹,则延续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灵动气韵。

          这些钟表的制作工艺体现了当时冶金、机械、装饰等技术的最高水平。钟表外壳采用铜、金、银等贵重金属;内部机械结构的制造精度即便在现代也需要专业设备才能达到。

          一名年轻观众在“铜镀金镶银骑象人梳妆表”前驻足良久。他说:“在几百年前的宫廷里,这件梳妆表或许曾是某位贵妇的心爱之物。而此刻,它跨越漫长的岁月,带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温度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既奇妙又震撼。”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戴着老花镜近距离仔细观察着钟表上每一处细节,嘴里不时念叨着“太精美了,真是巧夺天工”。


           策展人语 

          故宫与承德避暑山庄的66件代表性钟表齐聚青城,既有英国、法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的名家之作,也有清宫做钟处、广州、苏州等地的国产精品。精湛的技艺、华美的装饰、功能的多样,无不体现出机械科技价值、工艺美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6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