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章燕紫:赋予艺术以无限可能

        作者:严长元2025-07-13 09:00: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自得其乐(综合材料) 2021年 章燕紫

          《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不惟古人,这种人生体悟今人更强烈。在如今人工智能与算法统计逐渐影响人们感知的时代,艺术家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观照当代人的社会心理,并将这种时光易逝的哲学观照具象化为当代艺术语言,与观众产生互动甚至起到疗愈作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社会工作室主任章燕紫2025年最新个展、由湖北美术馆主办的“忽然而已”章燕紫艺术展,通过80余件作品,不仅延续了其一以贯之的对“艺术如何回应生命本质”的思考,也展现了艺术家以独特体验和个性创作对时间、存在、传统等内容的持续探索。该展借由传统水墨、综合材料与数字媒介的碰撞,让人们看到在“艺术与医学交叉”等标签之外,艺术被赋予的更多可能性。


          从艺术疗愈到文化温度

          “止痛贴”是人们用来止痛的药物。一次偶然,章燕紫看到桌上有一片止痛贴,便随手在上面勾了一个佛像,竟意外获得一种“重叠”的感受。这次无意的尝试,让章燕紫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第一个个展“止痛贴”开始,章燕紫就被贴上了“治愈系”的标签,并且围绕“止痛”这个主题创作了很多作品。她说:“我翻阅了不少传统医学书籍,对一个个古方名和草药名产生了兴趣,逍遥散、月华丸、四君子汤、千里追风油等,好像武侠片里高手过招,一招一式,潇潇洒洒,击退病痛,浪漫又超然。”从中章燕紫也看到了古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关注精神的抚慰。

          “在现代性语境下,艺术始终离不开对生命的感知和精神的疗愈。章燕紫从2012年起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艺术和生命层面的症结,并且创造出了一种特殊作品《止痛贴》来回应这些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说。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则认为,章燕紫在艺术创作中始终强调“身体记忆”与“精神疗愈”的辩证关系、“身体经验”与“自然时间”的不可替代性,这种创作观以及对艺术本体语言的坚守,在人工智能开始解构创作主体性的当下,彰显了艺术与人文的温度和力量。


          从水墨出发到观念触达

          “章燕紫是一位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多年来,她信守纯粹,沉潜手作,以思维的触角联络外部世界,以感性的媒介作为形式语言,在作品中作自我心理的叙述言说,让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内涵。”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评价道。的确,就如同展览标题“忽然而已”,反映了她随机而发,善于把生活的际遇转化为生命体验和文化言说的创作风格。

          但是这种转换并非易事。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礼宾看来,从艺术家最早选用医疗器械和医药用品等敏感题材,到近年来,拓展到包括书画装裱、经文转译、摄影等媒介、材料与形式方面新的探索。在多变的形式之外,章燕紫以其敏锐的感知与细腻的表现方式,并不局限于线条、语言和色彩表现,而是将中国画的飘逸、身体的痛感等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质。

          “水墨于她,更多是一种参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庆和说,章燕紫看上去轻描淡写地绕开了比如水墨的特性、水墨的中心论等核心话题,但实际上,她保留了与水墨的微妙联系,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显示了她对空间、时间、材料的把握能力。

          在作品《格物致知》的空间处理上,章燕紫充分利用了女性特有的手工感,在刚性与柔性之间创造出一个让人能够亲身感受的空间。而在作品《咫尺万里》中,她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咫尺之内有千里之势”的理念,运用类似圆规的小尺子,结合当代影像技术进行放大,让观众重新体会到“小中见大”的视觉感知。

          在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看来:“章燕紫敏锐地捕捉并以自己的图像策略去适应视觉文化研究范式更新这一文化现实。其艺术语言的国际化、视觉表述的符号化和不间断地求新求变,为阅读者持续带来视觉的惊奇与期盼。”


          从传统文化观照到当代语境表达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军认为,章燕紫所擅长的水墨不仅仅是媒介,更像是宛转流变的自然本身。对于这种作品气质的生成,本次展览的艺术总监傅中望表示,章燕紫将水墨与综合材料巧妙融合的同时,观照着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之物,并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与提炼,“她的展览就像一场关于水墨认知或日常物象认知的实验”。

          以“慢工细活”的方式抵达深邃的思想空间,是章燕紫的基本工作方法,也使她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形成心灵的契合。在《弟子规》中,她以长篇的书写和对书法媒介载体的处理,使作品在形态上有了历史感,也充满一种神游太虚、独处高寒的意蕴。《她的24章节》以小观大,将个人感知与时岁的变迁相联结,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持续叹惋这类主题。在《恍兮惚兮》中,她以“解构”的方式展开了古典形象的缤纷动态,在“离散”与“重组”的双重变奏中折射出“彼岸”与“此在”两个世界的交织。如范迪安所言,章燕紫知道自己身处社会巨大变革和不同文化碰撞交融的大语境之中,她也自然而然地在具有“当代性”的文化坐标中建构自己的精神维度,对那些人类面临的且具有“本质性”意义的问题作切身的思考,找到了自己表达的切入点。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9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