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博物馆文化传承现状及策略分析

        作者:权佳兴2025-07-11 09:08:28 来源:大河美术报

          铜川博物馆时空叙事实景演出


            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保护、研究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的双重使命。随着公众文化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于方寸之间览千年文明”。博物馆为满足游客需求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如利用云展、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展陈方式,力求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领域开展了丰富的探索实践,本文以铜川市为例,系统分析博物馆发展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

            博物馆文化传承现状

            (一)基础设施与藏品格局

            截至2024年末,铜川市登记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有11个,其中包括一级博物馆1个、二级博物馆3个、三级博物馆1个、省级社区博物馆4个,藏品总量超13900件(套)。全市4区1县均实现博物馆(纪念馆)全覆盖,形成综合类、专题类、革命类、生态类等多元类型体系,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这些博物馆不仅承担文物展示功能,更融合了教育、科研与社会参与等多重属性。

            (二)科技赋能下的机遇与挑战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传承呈现双重态势。一方面,受物联网、数字技术的影响,博物馆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物联网、数字技术的出现帮助博物馆打破传统运营模式,为文化传承工作提供了更多机会。物联网将不同地区的信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博物馆应该积极利用物联网带来的资源扩大影响力,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传承工作更好开展,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发展来完成信息采集、存储、展示等工作。挑战则是由于数字时代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要求博物馆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才能满足数字时代需求,保障数字平等。机遇则指数字技术相较于传统宣传方式,有利于提升文化传承效果,以网络为媒介能让更多人通过不同方式,了解文化遗产,扩大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使更多的人认识、享受到馆藏文物的魅力,增强群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度与参与度。

            博物馆文化传承策略

            (一)组织教育活动和观展活动

            博物馆文化传承的主要路径是组织教育活动和展览,将文化遗产展现在大众面前,使其了解我国历史发展。首先,博物馆应组织多元化展览,利用AR、VR等先进科学技术带给游客更多新鲜感官体验,加强文化认知。其次,博物馆也可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专家讲座、手工制作等,让游客来一场与历史、文化的心灵沟通,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最后,可以增加电子讲解、互动导览等设备,便于游客更好地了解每一个藏品中蕴藏的历史文化。

            (二)多方联合共同传承中华文化

            博物馆想要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推进走出去的战略是不可忽视的。对此,博物馆可以与学校、社区、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重视社区成员、学校师生、图书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结合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志愿者招募、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入”等特色实践活动,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共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创产品开发

            博物馆文创产品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可持续性,同时满足公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文化资源的重要延伸和拓展,博物馆应该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手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文创产品来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结语

            现如今,博物馆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本地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推动了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为顺应时代发展、弘扬文化传承,博物馆也应与时俱进,通过创新革新,积极实践探索,最终实现文化创新传承,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也让更多珍品与人们相遇。

            (作者单位:铜川博物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