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舟山博物馆“乘风破浪”

        作者:张影2025-07-04 08:39: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学生参加“千年船说”船文化研学课程   受访者供图


          在浙江舟山博物馆的民俗展厅里,一群小学生屏息凝视着渔船模型,手中的平板电脑闪烁着任务提示:“寻找三艘船的秘密!”另一层的历史展厅中,“小商人”为是否在港口购买货物激烈争论,骰子在巨幅海上丝路地图上滚动……这是“千年船说”船文化研学课程的生动场景。


          近日,由舟山博物馆、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第一小学联合打造的“千年传说”系列研学课程已完成两期实践,30多名小学生化身“文化探险家”,在游戏化学习中触摸舟山千年船脉。

          在舟山,每道波纹都藏着船的故事。依托舟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节点、抗倭前线、渔业重镇的历史底蕴,“千年船说”研学课程精心设计了四大主题模块,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渔歌永传”(渔船主题)以“风暴寻宝”为主线,引导学生解密渔船变迁历史;“丝路远航”(商船主题)通过真人《大富翁》游戏还原古代贸易场景,让学生在计算商品比例、应对风暴事件等挑战中沉浸式学习;“战魂不朽”(战船主题)带领学生回顾海战历史,通过搭建炮台模型等活动感受海防精神;“智慧引航”(未来船主题)则在乐高造船厂中鼓励学生设计环保船舶并探索未来船的无限可能。

          “我们致力于将学科知识、本土文化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并活化于课程设计的每一个实践场域。”负责课程设计的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教师王芳说。

          在“渔歌永传”课程中,一名五年级学生和队友为解锁宝箱,需要完成三项挑战:通过非玩家角色老渔民的讲解,对比木帆船与现代钢船的动力差异;在2分钟内打出“抽股结”以兑换贝壳积分;利用泡沫板制作船模并测试其载重能力。学生在分享总结会上展示实验记录:“我们组的船用了‘水密隔舱’技术,沉了一半还能浮着!”“丝路远航”课程则上演着智力与运气的精彩较量,蓝色小队在港口刚购买两份香料就遭遇“海盗事件”损失货物,最终凭借背诵船文化诗词赢得补偿。蓝色小队队员感叹:“既要算利润,又要懂历史,比玩游戏还过瘾!”

          “千年船说”船文化研学课程的诞生,是舟山博物馆、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第一小学三方合力,以文化为基,以教育为桥,以创新为翼,共同续写千年舟楫文明的创新尝试。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导游专业教师与学生力量参与课程开发及现场教学。舟山博物馆提供核心资源支撑,活化利用馆藏文物作为教具,打造实景课堂。舟山一小则协助学情适配,确保活动贴合学生认知。经过两期实践,三方协作成效显著:沉浸式体验极大提升学生兴趣与参与度、跨学科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非遗技艺实践与文化传承深化了家乡认同感;创新的“知识+实践”双勋章机制评估体系则科学量化了学习成果,激发了团队协作精神。

          两期“千年船说”研学课程中,学生们累计创作了15幅渔民画作、完成12件青花瓷坯体彩绘。舟山一小负责人感慨:“当孩子指着博物馆的大船模型说‘这是绿眉毛船,曾和郑和下过西洋’,我知道文化的种子发芽了。”

          舟山的千年船脉在博物馆锚定新一代的精神港湾。舟山博物馆副馆长李飞群透露,课程将持续深化,致力于让千年船文化实现更广泛的“破圈”传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2(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