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良渚十二律》:华夏礼乐文明的诗意解码

        作者:姜珺2025-07-03 07:57: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师生团队创作的装置作品《良渚十二律》,主创姜珺。

          (本文配图由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团队提供)


            《良渚十二律》是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策展团队为回应本次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主题“容·智慧”而创作的。

            作品中体现的“智慧”,是将作为“天文”的时空和作为“人文”的礼乐,通过“十二分野”的取象比类加以对应,从而体现出包罗万象、和而不同的“容”。这种“容”既是“十二律”时空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是其巨型表盘所呈现出的大道至简。其背后是策展团队以良渚为策源地、以“文明”为方法而寻访世界的多年行动积累。

            良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地,以其为代表,“礼乐文明”成为“最初的中国”的共同底座。“礼乐文明”字字珠玑,一一皆可为动词,表现了上古先民以礼乐通天、观象授时、指导农事的文明史。

            《良渚十二律》试图将“礼乐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基本原理而作溯源。其方法是以“乐”为媒,以“十二律”为度数,将十二组声音装置对应十二月份和十二时辰的“自然周天”,进而对应良渚遗址全域的“十二地方”,以回应良渚这一新石器时期“应天配地”的道场,联动包括遗址及其周边村落、梦栖小镇、良渚文化村、中国美院良渚校区等在内的“景区—村区—园区—社区—校区”,以“文旅—非遗—文创—文博—文教”对接良渚的“山水林田湖草”,以“生活—生产—生态”的“全链”,将良渚五千年文明现场活化为具有生态文明整体性的文化生态圈。

            自2023年起,中国美术学院以其12个方向:“时间—山水—设计—媒介—器道—文字—影像—文艺—科幻—园林—艺术—学问”,对应自然和社会科学的12个方向——“生命—流域—社会—技术—信俗—文化—历史—国家—遗迹—时间—教育—天下”,形成了12个跨学科师生团队,奔赴全球“十二分野”,展开文明互鉴的世界寻访行动。

            《良渚十二律》即为这一长期计划在良渚全域的投射。作品中的12组声音装置,分别以地问、林泉、扶桑、和鸣、万方、心镜、踏歌、采风、方壶、夜航、星丛、周流为题,是对12组跨学科主题的隔空回应,也是对礼乐文明的诗意造形:“地问”以东明山下探方之中的水琴窟叩问“深时”;“万方”以良渚博物院外天幕下的“万方来朝”和“日中为市”摹写“器道”;“夜航”以苕溪支流中一叶扁舟上的独弦琴喻指天下学问;“周流”以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外巨型钢片音盘对应十二人文时区的子午流注……《良渚十二律》将“自然周天”的天道循环和“人文周天”的学问体系相对应,并物化为良渚全域如满天星斗般次第分布的礼乐风景,良渚也因此成为生态文明时代古今中外交相辉映的“世界投影”。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