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画展办到新农家,许江“十里银杏”系列作品回到“原乡”

        作者:俞越2025-05-12 07:58:31 来源:美术报

          5月1日,“杏会八都——许江作品展”在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潘礼南村文化礼堂开展。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分享了此次展览作品的创作感想,中共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中华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小浦镇党委书记陈炜致欢迎词,湖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覃泓致贺词,小浦镇文联主席、文化特派员马卫平发言。

          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周艳和中共长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佳文共同为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开幕式由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策展人郭健濂主持。

          此次展览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由浙江省文联副巡视员、浙江省美协副主席骆献跃总策划,郭健濂策展。展览也是“大地长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展览将展至6月30日。

          打破“画框”边界,让画回到“原乡”

          此次展览,不仅在展厅中展出29幅油画原作,还打破“画框”的物理边界,让绘画走出博物馆空间,在河边、在村落中,在这些画的“原乡”,在真实的景域中与真山真树同此相照。

          2024年10月、11月,许江两次深入八都岕(kǎ)采风,创作了29幅饱含深情的画作,定格了“十里古银杏长廊”的绝美瞬间,为八都岕的千年银杏赋予了艺术灵魂。第一次去时,木色未黄;第二次去,银杏在冷雨中已近熟透。许江表示“我在这里采撷了最丰沛的银杏风味和生气,画了多张写生。”并为两次采风之行,赋诗为证。

          忽闻西塞妙山景,乍见都岕古杏银。

          南北峡岭相伺立,东西涧流共谐音。

          葳蕤树王依天矗,灿漫老林卷地新。

          山痕浓重木色黄,邀约晚秋金谷行。

          ——览十里古银杏感怀无尽

          2024年10月22日下午

          披金镶玉别秋残,落叶蕴籽屹初塞。

          一都开启八都放,方山迎向岩山堂。

          冷雨一夜且凛凛,秋色十分杏皇皇。

          游客纷纷问民宿,乌梅煮酒双鸡汤。

          ——初冬又访八都银杏长廊感怀复兴

          2024年11月15日中午

          初夏时节,银杏树新叶葳蕤,但透过画作中深秋时节金灿灿的银杏树林景观,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去想象深秋时节金灿灿的银杏树林景观,去感受油画笔触下的生命力与八都岕千年银杏文化的深层联结。

          “许江主席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用29幅饱含深情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古银杏的苍劲风骨与生命律动。这些作品描绘出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湖州答卷’,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礼赞,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艺术诠释,是艺术讴歌时代、讴歌绿色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申中华表示,“此次展览是艺术扎根大地的一个典范样本,是艺术服务乡村的一项有益探索,是艺术讴歌时代的一次生动实践。”

          许江动情地表示:金秋时节,让我们再聚八都岕!

          笔的风致,形塑内心的豪阔

          两次写生,让许江对八都岕了如指掌,摸透了银杏的脾性。画中的景色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情境下画的,他都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在院墙的深处,一片小广场上,一排银杏却已黄透。其中一株特别硕大,杏叶入红,虽叶藿已无多,却依然有着一种母树的浓郁。每年结籽早,周围的杏木尚青,它都已然熟透而早凋了。这几株并排的大树,传递着大自然的繁衍气息,是我这批写生绘画中最早的几张。”有着1500年历史的“怀中抱子”银杏树,是许江笔下创作比较多的题材。这株银杏树历经无数风雨,它曾多次遭受雷击与火灾的侵袭,树干内部因此变得空洞。然而,令人惊叹的是,其根部的窟窿中竟然又生长出一棵小树,宛如一位母亲紧紧拥抱着自己的孩子,这深深打动了他。

          被誉为“银杏皇后”的古树,散发着浓郁的“原、野、奇”的原生态韵味,是秋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被许江收入画中:“中村的另一株银杏树树后,葳葳蕤蕤,最显金灿灿的皇霸之气。看似灿熳,画起来却有诸般不易。这棵树后,我前前后后画了几张。那黄色不是因透明而显得轻佻,就是因滞笔而显得板重。试了多遍,方知看似纯姿勃然的景色,却是难为图绘。相较之下,边上的寺庙流涧,因浓荫相衬,飞檐相叠,而易于在冷紫之中见出银杏灼灼的风味。”

          “许主席在手机里存满银杏模样,本子上记满银杏故事的同时,更把古银杏,以及陪伴和呵护古银杏的八都岕村民记在了心中。他还时不时地向我了解银杏的前世今生,特别是村里人与银杏的关系。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村里人晒秋的烟火气、孩子们追着落叶跑的欢笑声,都进入了许主席的心里,最终融进了那一幅幅油画中。”马卫平清晰地记得陪同许江采风写生时的场景,他表示,许主席的画承载了他对农村、对农民的那份最真挚的感情,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村民的热爱,让他打心底里感动。

          “满谷的银杏鼓荡着一种‘山林’之气,一方面让我们应时风,去尘俗,另一方面又絪缊而得出世归隐的乡野之妙。我们的写生能走多远呢?我们的受着大自然化育的‘山水化’的心灵能存持多么久长呢?”许江表示,在这一张又一张的山野金黄的写生中,有一种笔的风致在把内心中的豪阔形塑出来,并积累成一种长久的满足和快意,这正是这套写生最能体现他心得的地方。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