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6月09日]
爆款品牌大爆发,为什么不能是你?!
[06月08日]
中丹绿色峰会暨“绿色上海”3D虚拟平台在上海启动
[06月08日]
红色领航温瑞路,爱心护航高考行
[06月05日]
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助推眉山新区发展
[06月04日]
“织物重新定义建筑”,百年美利肯携地毯新品首秀“设计上海”
[06月04日]
现实版「小王子与玫瑰花」:郑志刚再为今夏香港艺术月帶來...
[06月03日]
《你的成就》| 震撼演讲:三问红旗渠
[06月02日]
HARMAY話梅西单更新场店再突破:能回应情绪、对话内...
[06月01日]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1(上海)1号通知正式发布
[05月31日]
重要进展!会堂南路隧道左线顺利贯通!隧道贯通 近在咫尺...
美术理论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版画
紫砂
民间
雕塑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美术理论
寺观彩塑(作者:钱绍武)
关于我国特有的彩塑艺术 山西的彩塑,大概占全国彩塑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作风演变也极具代表性,但多为唐宋以来的作品。因此从渊源来说,不得不推到北魏、北齐,因此这里略谈了麦积山和敦煌的彩塑。同时也举了几个别处的彩塑,以示比较。 我国的彩塑艺术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日本除外,因为日本在我国唐宋以后,从各方面吸收了我国的文化精华)。据我所知,欧洲各国都有木、石、陶的彩塑雕刻。却并没有在干泥塑作上上色描绘的传统。我们的泥塑彩绘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呢。根据我自己从民间艺人学到的方法是这样的:根据塑作对象的基本比例和动作,先立一木制骨架,然后分三层用泥,塑造形体和衣纹。第一层泥,是用三分之一的沙子(用大量的沙子是为了降低收缩率),三分之二的泥(膠泥)和麦秸(剁碎、适量)。第二层是同...
[详细+]
2010/01/25 16:54: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雕塑新作读后(作者:钱绍武)
近来我国雕塑界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气象。首先,当然因为各地城市都在大上,都要树立本市的崭新“形象”。于是各城市的雕塑工作者都有饭吃,鱼有鱼路,虾有虾道,虽然水平不一,但高的可以一展所长,低的有了实践提高的机会。其次,是各地雕塑工作者一直坚持艺术劳动,锲而不舍,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争取到了基本的工作条件(包括群众的喜爱和领导的理解)。总的来说,环境宽松,艺术繁荣。所谓“形势一片大好”。现在东北的“鲁迅美术学院”举办的这次大展就充分地体现了这样的大好局面。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代表性极广,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尺寸不分大小,材质不分软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奇”能。我一直以为人类的艺术发展到现在,无非三种形式。...
[详细+]
2010/01/25 16:53: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雕塑家钱绍武漫谈艺术(作者:钱绍武)
[编者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城市雕塑全国艺委会常委钱绍武先生,是我国著名雕塑家、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在中国雕塑界他是一位走现实主义的民族化道路的最早成功者,他的优秀雕塑《李大钊》、《曹雪芹》、《杜甫》等等被人们称为传世佳作,许多人都有很深的印象。不久前应我省雕塑家罗旭的邀请,老先生来到云南,短短数日的丽江、迪庆、大理之旅使兴味盎然的他赞不绝口。在这期间,我们有幸聆听钱先生坐而论道,谈古论今,处处体现出一个有着高超造诣的艺术家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下是记者对钱绍武先生的访谈,以及老先生在云南艺术学院的讲座的整理。 生活中的激动是艺术创作之源 我从一个学术性很强的问题谈起:什么是新,什么是旧,如何去追求新,新到什么程度算是新。艺术是由于人类的需要所创造的。...
[详细+]
2010/01/25 16:52: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论浮雕艺术(作者:吕品昌)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类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古老的文明留给我们丰厚的艺术遗产。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浮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浮雕与其它艺术形式一道,以它的发生发展记载、构筑着艺术的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 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
[详细+]
2010/01/25 16:51: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肖像雕塑有感(作者:王少军)
人类的面孔像永远难解的迷,吸引着人类自身无休止的好奇心。肖像艺术诞生的缘由我猜想必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促使艺术家创造出以肖像艺术形式来探知人类奥妙的谜底。油画、版画、雕塑……多种门类艺术对同一个对象——人类,运用不同手段和形式都做着相同的探索和创造。肖像雕塑也已伴随着人类成长渡过了千百年沧桑,直至今天,她的生命力与人类一样,仍然充满了生机,因为创造她的正是人类自身。只要人类仍然有好奇 、自爱之心,那么肖像艺术将永不衰亡! 对于我们的先人所创造的灿烂的肖像雕塑艺术瑰宝,应作为我们的艺术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但不应该把她们封存起来,而且更应当继承 、发扬她们。因为我们仍然不能解读人类之谜,我们依然在用艺术的形式来探寻、记录和表现人类众...
[详细+]
2010/01/25 16:49:2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公共艺术与人本精神(作者:陈云岗)
题 记:如果文中有前后矛盾的地方,那一定是问题本身就充满着矛盾。并不是我的错。 公共艺术像其他诸如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等门类艺术一样,发生得很早,但却研究得很晚,也即是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解析或是确立它为一门学科的时间,却并非如它所发生的时间那样及时。这是人类在所有学科建设方面所表现出的共同特征。 正如建筑与雕刻,它们几乎与人类共生而存;但将其作为“艺术”而置于被人们当作一门学科的对象来审视它自身的规律与成就时,人们才发明出了“艺术”的词语,萌生出了艺术的概念,相对地确定出了艺术这一概念下的范畴。 公共艺术同样如此,当人类并不知晓何为公共艺术之时,却营造出了许多依当今观念看待正是属于公共艺术的城池、宫殿以及广场,当人类并...
[详细+]
2010/01/25 16:49: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初试雕塑(作者:孙伟)
雕塑是一门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雕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它是一门通过视觉传达和触觉传达来表现形体和空间的艺术。 我国的雕塑艺术发展从原始社会的陶器;殷周时代的青铜;秦汉时期的陶兵铜马到唐朝的刻石;魏晋的石窟;宋明的彩塑先后有无数的杰作产生,并建立了极具特色的审美风格。 “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伴随着新文化运动,西方的艺术介绍进来,西方的雕塑也逐渐为中国人所了解。 本世纪初第一批留学西方的中国学子学成归国,开始在中国兴办现代教育,其中艺术教育也逐步开展起来。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有了自己的美术教育,雕塑的专业教育从此建立起来。一批有成就的雕塑家从欧洲带来了雕塑专业教育的模式,开始了中国的雕塑专业教学活动。 ...
[详细+]
2010/01/25 16:48: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从宁缺毋滥说开去——浅议当前城雕的几个问题(作者:邵大箴)
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雕塑发展很快,其速度与规模,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全国大小城市树立在公共场所的雕塑作品有数千件。应该说,这是我国雕塑大普及的时代。这20年来雕塑艺术发展的情况,需要认真的梳理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我国未来雕塑发展当非常有益。本文无意对近20年雕塑的发展作全面的描述,只是想谈谈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目前还影响我国雕塑艺术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以求教同行与读者。 在谈问题以前,必须肯定这20年来雕塑艺术的成绩。这成绩是不可抹煞的。大致上说,有下列几点: 1.普及了好的雕塑艺术 20年前,对普通的人来说,雕塑这行艺术是比较陌生的。现在则不同了,雕塑成为身边看得见的、可以议论的对象。一个行类的艺术要得到充足的发展,除了有组织者、创作者的热情外,还需要...
[详细+]
2010/01/25 16:47:0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大地之子——袁晓岑的艺术道路(作者:殷双喜 汤静)
1915年袁晓岑生于贵州省普定县一个偏僻的独家村,半耕半读之家只有房屋数间、薄田数丘,但“山花野卉四时不绝,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大自然的神奇优美、农家小院的质朴温馨,为画家幼年构筑了美丽幽静的童话世界。在那个充满欢乐与诗情画意的童年,土纸和墙壁上留下了稚嫩的木炭画、竹编的簸箕里装满了用黏土随手捏成的小动物,不知不觉中他喜欢上了美术。9岁,袁晓岑入普定县沙家马场镇的自励小学读书。刻苦学习之余,躲在寝室里画画、练书法,或是跑到旧文庙改建成的学校大殿里研究门格花窗上的镂空木雕。逢年过节经常作些图案独特的窗心纸,深受老师同学的好评。他曾用小楷工整地写过一首诗:“男儿壮志出乡关,谋而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当时正规师范毕业的校长为他的刻苦感...
[详细+]
2010/01/25 16:45:5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雕塑是一种感觉(兼谈城雕)(作者:陈云岗)
我们不仅需要一个能够行走坐卧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更需要一个能够满足我们精神欲求的感觉空间。然而这个空间的建立可以说是先于人的出现就已经存在着了。比如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大院落——地球上的任何一处,不是山岭便是平原,不是林泽便是戈壁……,待到这个世界的空间感觉者——人出现了之后,人们从山、从树、从水、从云,便自然而然地领略并转换着对那原始空间的感觉。人们不仅认识到这空间能够行走坐卧,而且还认识到这空间可以移情抒怀。再到后来,当人们在大地上立起巨石、盖起房屋、筑起城堡的时候,那原本的天然的空间便不再是原来的旧时模样了。人们最初涌动的某些原始的宗教情感激发起了人们的巨大热情。这热情携着人们当时并不曾意识得到的审美意向,向这空间挤了进去,...
[详细+]
2010/01/25 16:45: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北京当代艺博会
开始:
2025/05/22
结束:
2025/05/25
省市:
北京
场馆:
全国农业展览馆
陈危冰田园诗意画展
开始:
2025/05/10
结束:
2025/05/27
省市:
山东
场馆:
龙湖美术馆
闫家成:平凡简史
开始:
2025/05/09
结束:
2025/06/22
省市:
上海
场馆: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新闻热点
+
more
“风景的力量——蔡志蔚风景油画展”在丽水开展
展览作品 4月30日下午,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丽水市...
笔端见乾坤——评阮江华的水墨小品
“丹青抒怀——中国当代名家小品邀请展”将在京开展
“修旧如旧”再议
油彩绘就的土地史诗
看,这群纸牌玩家
“两岸一家亲——福建省第三届连环画展”在泉州开幕
“以艺通心——中美艺术作品交流展”将开幕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