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9月22日]
陈金庆《无界之相》东方哲思雕塑艺术展于北京融创壹號院开幕
[09月17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津盛大启幕
[09月12日]
政策收紧 PUE 红线,老旧散小数据中心如何破局节能改...
[09月11日]
产教融合,行知共进:立邦“未来之星”校园设计之旅火热开启
[08月29日]
360采购帮携手弘阳家博举办AI赋能峰会,共探B2B增...
[08月29日]
2025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榜单重磅发布
[08月21日]
全国工程项目信息平台TOP5榜单 RCC瑞达恒等上榜
[08月20日]
RCC瑞达恒接入DEEPSEEK,推出AI助手
[08月20日]
关于举办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5(上海)的通知
[08月12日]
RLP Asia建筑 | 走进瑜悦的永续之美
艺术技法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雕塑
摄影
民间艺术
水粉
水彩
紫砂
工艺
篆刻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艺术技法
>
书法
浅谈硬笔书法的学习方法
我们无论学习什么都应当讲求科学的方法,这是人们普遍认同的道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也要结合所学知识的本身的特点和由浅入深的学习途径,学习硬笔书法亦然也。由于硬笔书法应用广泛,为人们所认识、所接受,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种类不过才二十余年,因此,其理论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大多照搬传统的毛笔书法的理论,这也是非常正确的。然而,传统的毛笔书法理论固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因书写工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其不能完全指导硬笔书法的学习与创作。硬笔书法若要发展、繁荣,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吸收传统书法理论的营养,确立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从而达到预定的效果。 平常我们就书法的入门方法来讲,传统的书法理论讲求从点画入手,其次学习间架结构,然后研究章法。硬笔书法的入门方法...
[详细+]
2010/07/14 10:43:0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金文及其临写技法十讲(之一) 周毛新
金 文 概 述 “金文”又叫“钟鼎文”或“吉金文”,是铸刻在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它有凹凸之分,一般来讲,凹的阴文称“款”;凸的阳文叫“识”,所以,金文又可称“钟鼎款识”。 “金文”属于“古文字”,它始于夏,历经殷商,盛行于西周,是篆书中时空跨度长、存世数量多、书风最突出的一大系列。如果说,夏禹收九州进贡来的金属铸成了九个大鼎标志着石器时代的结束,青铜器时代的诞生。那么,在以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金文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也伴随青铜器技术的发展而向前发展,从而谱写了中国书法史上一段最辉煌的篇章。 ...
[详细+]
2010/07/14 10:42:2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金文及其临写技法十讲(之二) 周毛新
《虢季子白盘铭》是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782年)的作品,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省宝鸡虢川司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该铭有文8行,共111字,内容记载周宣王十二年北伐 得胜而归,虢季子白因斩获颇丰而受赏铸器之事。该铭字体精美、线条圆劲、布局平稳,观之令人神清目爽,为西周金文中不可得的佳品。 金文发展到西周晚期,是大篆最稳定、最成熟的形态。尽管周王室无力抑或是其他原因还不可能对文字进行规范,但实际上金文中那种形体端庄工稳、笔势纯熟圆润的一路铭文,无形中已被视为周王室的“标准字体”了。而在这类铭文中,《虢季子白盘铭》无疑是一篇优秀的代表杰作。 《虢季子白盘铭》字形修长、体态优美、线条圆润,初看给人以“眉清目秀”之感...
[详细+]
2010/07/14 10:42: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金文及其临写技法十讲(之三)—— 周毛新
《墙盘》为西周中期恭王时期的作品,盘高16.2厘米、深8.6厘米、口径47.3厘米,铭文在腹内底部,有18行,共284字。该盘为当时微氏家族中名叫“墙”的为纪念其先祖而制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故又称《史墙盘。》 《墙盘铭》点画圆匀、粗细相近,肥笔重团消失,装饰意味明显弱化,体现出明显的“书写化”倾向;结字端庄工稳,意态典雅,体态遒美清丽;章法纵横成象、行列疏朗分明,加之字数较多且字口清晰,故历来被视为学习篆书的优秀范本。 临习该铭应当如何把握呢?我以为首先还是笔法。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笔法”实际上是一个后起的概念,先秦人写字当时大概也没有想过有什么“法”,至今也没有发现有关用笔的只...
[详细+]
2010/07/14 10:41: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魏碑的临摹与创作
魏碑在历史上曾一度被遗忘,清代出现了一批碑学大家,但他们的最大成就在汉隶而不在魏碑,清代人在魏碑理论上的建树是不错的,可是在实践上出让人满意成的不多,和隶书篆书比起来说根本比不上,成就最高的是赵之谦、李瑞清和张裕钊等人,他们对魏碑的发掘的深度还存在着问题,比如赵之谦应该是成就最高的人,他的成就主要在碑帖融合,纯碑还没有达到人们对他评价的高度,清道人更不用说完全是模式,张裕钊同样也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技术含量偏低,艺术表现力比较单调,这样的探索就不能认为是纵向发展了。回头来看魏碑这个领域是一个复框。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的成就极高,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清人,我之所以学写魏碑就是在 孙 先生的诱惑下学习的。现在有人提出楷书体系,我现在正在研究一些东西就是《魏碑楷书体系研究》,之所以称之为体系,是因为它是包罗万象的,...
[详细+]
2010/07/14 10:37: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秦小篆《峄山碑》临写技法
《峄山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后,于次年东巡到峄山,为炫耀其文治武功,命丞相李斯等书写并镌刻的第一快刻石。 《峄山碑》原石已失,也无原碑拓本传世,现流行的各种刻本均“摹刻”,而以“长安本”为最好,即《上海书画社》1986年出版的“篆隶本”中的影印本。 《峄山碑》围子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为“皇帝诏”,计144字,刻于公元前219年。后部分为“二世诏”(即“皇帝曰”之后),计79字刻于公元前209年。由于封建等级制度原因,“二世诏”字要略小一些。 由于李斯写在竹木筒上的小篆墨迹至今为能...
[详细+]
2010/07/14 10:36: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折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
(一)扁 笔 折的扁笔是常见病笔。如图75所示横折竖的扁笔,竖折横的扁笔,撇折挑、挑折撇的扁笔,其质感粗而扁。 形成原因 书写折时没有转换笔锋的方向,由原来的中锋硬折成扁笔偏锋,故下一笔画粗而扁。 纠正方法 前一笔画完成后即提笔转换笔锋方向,或用翻折的方法改变毫面方向,然后再写下一笔画,使其仍然保持中锋运行。 (二)鹤 膝 折是两个笔画交接点,在折处形成如鹤膝一般的肿胀(见图75)为“鹤膝”。 形成原因有两种可能。其一,在写折时笔没有提起来,而是将处于下按状态的笔锋直接硬扭过来,这时锋向是转换了,但在转换锋向的同时必然在笔画外形成以笔腹为圆心、以笔腹到笔...
[详细+]
2010/01/23 16:56:5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折的写法
古人发现楷书各种笔画在“永”字上都能用到,把练写“寸”字称为“永字八法”(见图68)。古人指的八画为点、横、竖、钧、挑、长撇、短撇、捺。因为有两个撇圆,实际上只有七画。但我们觉得横与竖的连接和挑与长撇的连接处却十分重要,容易出错,有必要加一个折画的写 法。折画的写法也有几种情况。 一、横折竖 横与坚画的连接叫横折竖,其连接处称“折”。如柳体“口”字及颜体“言”字下“口”的“折’即上横与右竖的相连处。折有方折、国折之分。柳体“口”...
[详细+]
2010/01/23 16:56: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挑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
(-)锯 齿 挑画“锯齿”指左上一面光洁右下一面毛涩的现象(见图67)。 形成原因 写方笔挑画切笔直下以后,缺少提笔动作就往右上挑出。 纠正方法 增加提笔动作,使笔锋变正即呈中锋状态,然后再渐提出锋。 (二)烟 斗 “烟斗”指挑画的头部出现如烟斗状突出部分(见图67)。 形成原因 在写圆笔挑回时从左上往右下圆转以后没有回到中心,而是在右下方即顿笔渐提出锋。 纠正方法 起笔圆转至近中处再顿笔,要便挑画的两边整齐对称。 (三)鼠 尾 挑画“鼠尾...
[详细+]
2010/01/23 16:56:1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挑的写法
挑画又称提画,与撇画的形状相似、方向相反,写法与撇相近。 一、 方 挑 挑画的起笔处为方笔的称方挑。如柳体“捷”率提手旁的挑画,写法如下(见图66): ①向右下切笔直下起笔;②提笔;③稍顿折锋;④向右上渐提出锋。 二、 圆 挑 挑画的起笔处为圆笔的称圆挑。如颜体“挍”字提手的挑画,写法如下(见图66): ①逆锋向左下起笔;②自左向右上圆转;③顿笔;④向右上逐渐提笔出锋。 挑画的出锋一般也存在呼应问题,其锋向所指大致为下一笔画的起笔所在。
[详细+]
2010/01/23 16:55: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海洋东南亚的文化交会
开始:
2025/10/04
结束:
2026/01/04
省市:
台湾
场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
李晓柱教学研究展
开始:
2025/09/27
结束:
2025/10/26
省市:
北京
场馆:
桥艺术空间
王来文艺术作品展
开始:
2025/09/23
结束:
2025/10/11
省市:
广东
场馆:
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新闻热点
+
more
青年艺术家王同泽北京首展《同尘泽光》在前门开幕
当传统的胡同院落与前沿的艺术思考相遇,现代感的色彩、肌理与笔触表达与古朴的中式家具并置一堂,竟然毫不违和...
近千件作品亮相鸟巢水立方,2025全国美院青年艺术作品展开幕
“意无尽——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展
“爱莲说——李晓柱教学研究展”在北京开幕
林容生:山水画的创作是一场跨越物我的精神修行
在当代水墨画的探索中融入西方元素,不断拓展水墨艺术的内涵与边界
“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优秀女艺术家邀请展将在上海开幕
“持正——曹俊乙巳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开幕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