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2月19日]
滕州市全新的中医医院,来了项目进入收尾阶段,6月上旬投入使用
[02月19日]
广东(东莞)又一个大型住宅项目举行竣工仪式步入分房阶段
[02月19日]
北京市保利建工嘉华天珺主体建筑全体检验合格
[02月18日]
RCC瑞达恒2025年建筑行业十大系列评选,结果公布
[02月16日]
河南信阳市再建成装配式建筑,为全市项目建设树立标杆
[02月15日]
浙江丽水再添关键一“地标”,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和科技馆...
[02月15日]
泓基质量,干出新精彩!为枣阳经济发展进程做出巨大贡献!
[02月14日]
超越艺术,承担责任——晨晓的色彩哲学
[02月10日]
UUA建筑师事务所获2024年美国IDA国际设计奖金,...
[01月16日]
昕特玛中国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加速本地化与全球化协同创新
美术史论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美术史论
>
美学原理
生态女性主义:中国视角(作者:韦清琦)
作为当代文学外部研究的一支新兴力量,生态批评在全球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文学科纷纷变"绿"的语境中正迸发着旺盛的活力,而生态批评的一个分支生态女性主义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当代的文本,使人们耳目一新,对女性问题和生态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都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本文也尝试从生态女性主义出发来看待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些例子,并由此揭示,生态问题绝非孤立的、自然科学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人的问题,其中对男权中心主义的瓦解,竟成为认识生态问题的关键之一。 1974年法国的奥波尼(Fran?oise d'Eaubonne)首次使用了"生态女性主义"(ecological feminisme)一词,用来呼吁女性为拯救地球而发动一场生态革命。著名的生态女性主义学者普鲁姆...
[详细+]
2009/09/09 10:22: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北美印第安神话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高歌、王诺)
一、多彩灵动的神秘国度:人与万物共存共生,相通相融 在北美印第安各民族的神话里,伟大的神灵和神力蕴含于自然界的每个生灵中。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有自己的灵魂,又无不在冥冥中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印第安各族的创世神话揭示了神灵蕴涵于万物的起始原因。在那些神话中,世界和人类或是由具有神力的动物创造,或是神灵借助动物之力创造。在易洛魁人诸部的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母阿塔思特西克(阿温哈伊),从动物所栖居的上界跌落,借一些动物(海狸、麝鼠、水獭、乌龟)之力,置身于瀛海上;其中麝鼠潜至水底,捞起一团泥土,放在龟背上;泥团越来越大,是为陆地之由来。"[1](p.133-134)在阿乔马维人神话中,郊狼(Coyote)和鹰通力合作创造了世界。"郊狼创造了山,但不够高,鹰又堆起了...
[详细+]
2009/09/09 10:20: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生态人类学的审美走向(作者:袁鼎生)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学从一开始,就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多维发展的人类学,就有审美人类学一支,就有跟审美直接相关的文学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交叉形态。在人类学的大家庭里,有着美学的重要成员。 美学于人类学,不仅有着局部构成的意义,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普遍情形。这种情况,在生态人类学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是由美学与人类学的学理相通,特别是研究领域的相关决定的。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科学。美学是通过探索主客体潜能的对应性自由实现,以构建审美人生与审美世界的科学。显而易见,两者在目标的设计、目标实现的途径与机制方面均有着相互包含性,相互贯通性。凭此,美学不仅可与人类学交叉,形成人类学的分支形态,还可向人类学的整体形态、全部形态渗透,构成人类学的普遍特性:审美性。审美性...
[详细+]
2009/09/09 10:12: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作者:杨春时)
生态美学是从审美角度来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为什么要从审美角度来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呢?因为只有审美关系才是自由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自然不再是被征服、索取的对象,而成为欣赏与热爱的对象,自然有生命、情感,我们只能爱护它、尊重它,而不能敌视它、破坏它。我们不能仅仅从一般生态学出发来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生态学还是站在人的立场上来对待自然,它是以向自然索取为前提的,因而对自然的保护是有限度的。只有在生态美学和生态哲学的高度来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何以可能,这就需要有一个哲学的解释,也就是说生态美学需要有一个哲学基础,以便从根本上说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只能是主体间性,只有主体间性哲学才能为生态美学确立一个坚...
[详细+]
2009/09/09 10:11: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文学艺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序位———《生态文艺学》论稿之一(作者:鲁枢元)
“序位”,在这里我们是借用了生态学理论中关于“生态序”和“生态位”的说法。生态序(ecological order)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功能及其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中的秩序;生态位(niche)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群落中,某一个物种实际上或潜在地能够占据、生存的空间和地位。[1]Niche一词的原意即“合适的处所”“相称的职责”,即“安身立命之地”。在我们看来,地球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文学艺术是地球上人类这一独有生物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是一个在一定的环境中创生发育成长着的功能系统,文学艺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注定享有一定的“序...
[详细+]
2009/09/09 10:11:2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作者:鲁枢元)
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提出一个颇为自负的观点:生物学的世界观正在取代物理学的世界观,“19世纪的世界观是物理学的世界观”,而“生物学对现代世界观的形成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1]。他的这一断言竟为后来的时代发展所充分验证,物理学世界观向着生物学世界观的这一转换还被不少人称作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最初引发人类生活世界变革的,可能是一套“知识系统”。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经济水平、国家政体、法律条文、教育方针、道德信念、审美趣味全都免不了受到这一知识系统的制约和监控。正如贝塔朗菲在谈到“物理学的世界观”时所说:“承认生物是机器,...
[详细+]
2009/09/09 10:11: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自然”主题的现代衰变———兼及“生态文艺潮”的崛起(作者:鲁枢元)
考察文学艺术作品中对于“自然”的表现,几乎是一个无边无际的问题,从人类的远古神话,到当代的小说创作;从《诗经》、《楚辞》,到《伊索寓言》、《圣经故事》;从王维、李白、苏东坡到雪莱、济慈、华滋华斯;从陶渊明、谢灵运到卢梭、梭罗;从范宽、郭熙、马远到莫奈、塞尚、高更;从《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到《天鹅湖》、《春之祭》、《蓝色多瑙河》、《田园交响曲》,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门类的文艺作品中无不涉及到“自然”的主题,况且,自从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更有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手法描绘“自然主题”的文学艺术品的出现,要想对这些作品进行稍稍具体的分析都将是工程浩大的,决非本文所能...
[详细+]
2009/09/09 10:10: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言语活动的空间———兼谈修辞学与人类生态观念(作者:鲁枢元)
1990年,我的《超越语言》一书刚刚出版,在一次会议上,一位资深的语言学家、年长于我的先生说,这是一本讲修辞的书。这位先生的话,是带着肯定口气的,但我听了以后,却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修辞”只是一种说话、写作的技术、技巧,“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说话、写作过于讲究文辞的修饰,总给人一种“咬文嚼字”、“巧言令色”的嫌疑。这其中当然有我的偏见,以及我对修辞学认识的不足。但过往的修辞学总是把自己局限在“方法论”的范畴,恐怕也是一个事实。在大学教育中,我自己被反复灌输的一种语言学的基本观念就是:语言是一种“工具”,一种“思维的工具...
[详细+]
2009/09/09 10:10: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古代生态美学思想论纲(作者:张晶)
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美学范畴,“审美观照”这个概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但人们对这个范畴虽然常用,却多是习焉不察,对它的内涵与渊源不甚了了。在《哲学研究》2003年1期上读到林美茂先生的《哲人看到的是什么----关于柏拉图哲学中‘观照’问题的辨析》一文,甚受启悟。本文则拟从中国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审美观照”这个美学范畴作一初步的阐析。 在我看来,审美观照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必要过程,是审美主客体之间发生实践性联系的特殊方式。审美状态的进入,审美活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审美观照这个阶段的发生。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审美观照与直觉、想...
[详细+]
2009/09/09 10:09: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作者:姚文放)
晚近以来,随着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时有爆发,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和高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突出。所谓“生态意识”,是指人们在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应持的一种健康、合理的态度,应有的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其要义在于,尊重物类的存在,维护生命的权利,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谋求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保证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正常流通和动态平衡。这种生态意识的确立和张扬,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隘,那就是传统问题。这当然也包括文学传统,文学传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依据,一份优质的思想资源,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意识有理由在今天得到发扬光大。 一、千古之忧 我国古人往往以博大的胸怀、真诚的心灵去拥抱宇宙万物,感应自...
[详细+]
2009/09/09 10:08: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花彩海上
开始:
2025/11/21
结束:
2025/12/21
省市:
上海
场馆:
上海海派艺术馆
希言·何光个展
开始:
2025/11/22
结束:
2026/01/18
省市:
上海
场馆:
上海鸿一美术馆
景德镇考古新发现
开始:
2025/11/21
结束:
2026/03/29
省市:
香港
场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新闻热点
+
more
“花间集·相映生辉——当代花鸟精品展”将在北京开展
展览前言 “花间集”其意深远,是对“花鸟”这种艺术主题的诗意诠释。花与鸟,是自...
“夜·香港——林天行个展”将在香港开展
“周京新:有鱼”将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湖山放怀——牛朝山水画作品展(扬州站)”将在扬州市美术馆开展
“日常的凝视——杨怀武、王犁、秦修平作品展”将开展
何加林:他是一位真君子,待人真诚,敢言敢为
2026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马”发布
3.3万人在家体验“修复”文物——“烂泥”捏出文物保护新故事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