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中的陈美美 受访者供图
日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民画家代表团携特色画作亮相北京大学第22届国际文化节。与此同时,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上,三江的《千年苗寨变景区》等4幅农民画作品受邀参展。自乡土孕育而生,在田野发展壮大,三江农民画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将浓郁的乡土气息带到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三江也通过“村绘”为这片土地上的农民铺就了通往美好生活的崭新道路。
初冬时节,“85后”农民画家陈美美的画室里,笔墨正酣。在接触农民画之前,务农和带孩子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如今,画画成了她的主业。“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陈美美说,她曾是学校的美术特长生,但毕业后近10年没有拿起过画笔。2017年,一群到三江写生的美术生唤醒了她深埋心底的绘画梦。也是这一年,她正式投身三江农民画的学习,用画笔描绘家乡的山水人文。
从县里的普及班到市里的提高班,再到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培训班,陈美美像海绵般不断汲取养分,并勇于探索艺术融合,为三江农民画注入新鲜活力。这份努力也带来丰厚的回报:她的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中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双年展等全国重要展会。
2024年,她作为画家代表,在中国国家画院“广西农民画创作精品巡展(北京站)”开幕式上发言。这是她第一次走进首都北京。如今,陈美美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开办了画室,接订单、做文创、创作新作品……“越画越上瘾,这是件特别幸福的事。”陈美美说。
“村绘”的风潮如春风吹拂三江大地,唤醒了万千农民心中的艺术向往。当地秉持“种文化、搭平台、兴产业”的思路,通过提供创作空间、组织专业培训、搭建展销平台等举措,为“村绘”发展保驾护航。如今,全县长期创作的农民画家已有近千人,并形成了从自治区级到县级的传承梯队。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凡宇就是“村绘”的先行者之一。她一直探索“内外并举”的传承新模式,不仅组织农民画进校园、进基层,培育出一批优秀骨干人才,还开展研学活动,吸引各类机构前来三江交流学习,让“村绘”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吴凡宇还注册成立三江县侗画文化有限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将三江农民画转化成花瓶、雨伞等60余种文创产品,让“村绘”以更实用亲民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如今,公司年收入超200万元,直接带动农民画家每月增收数百至数千元。
“大家收入涨了,审美提高了,日子过得更精致了,美好生活也有了更具象的目标。”吴凡宇说,三江农民画早已成为当地群众的精神寄托,“村绘”也成为点亮乡村振兴的文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