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敦煌画稿是如何生成的?

        作者:李书雅2025-04-28 09:1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 胡素馨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简称《敦煌画稿》)一书经过20年漫长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文简体版近日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对于每一个研究敦煌壁画,或是对敦煌壁画创作过程感兴趣的人而言,这本书都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该书英文版《视觉盛宴:七到十世纪中国和中亚的佛教壁画实践》于2004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所长胡素馨教授多年系统分析、研究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本、绘画草稿、粉本等,考察敦煌壁画的制作方式的心血之作。当时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全球的敦煌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范本,并获200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优秀学术著作评选奖、2005年美国大学艺术协会年度最佳艺术史著作奖。

          当时,在众多学者、读者的鼓励下,胡素馨随即邀请译者给这本书做翻译,但由于翻译难度过大,这本书几经波折,在几十人的帮助下才翻译完成。  

          作为一个“洋教授”,胡素馨所做的敦煌研究是许多中国本土敦煌研究者此前没有做过的。正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荣新江在《〈敦煌画稿〉序》中所说:“她所做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把世界各地所存藏经洞出土的各类绘画草稿、白描粉本同莫高窟、榆林窟的壁画加以对勘。”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历史原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绘画草稿分散在世界不同国家的博物馆,我有印象,胡素馨说的是180多个,她奔波于这些博物馆去收集材料。

          我们普通人看到的开放的莫高窟洞窟是有灯光照射的,看得比较清晰,但其实有更多的洞窟出于保护的目的是不对外开放的,里面光线昏暗,研究者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去细细考察。不仅如此,把这些从世界各地集中起来的绘画草稿资料和洞窟上的壁画成品进行对照,找到其中的关联,这需要对壁画和绘画草稿非常熟悉。胡素馨将这些壁画中的人物、动作,甚至是表情都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中。  

          那么,胡素馨是如何与敦煌壁画结缘的呢?她又是为何选择研究绘画草稿和壁画的关系呢?

          胡素馨的母亲是油画家,父亲是印刷从业者,这让她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书时,她学的是西方艺术史,但在此期间,她被中国的书法深深吸引住了,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学习中文。

          1987年,申请研究生时,她凭借良好的学术背景和中文水平,成功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高居翰先生,主攻中国古代绘画及佛教美术。1992年,胡素馨来到北京大学,随宿白、马世长两位先生学习佛教考古。就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被敦煌壁画的美所折服一样,这位女士在第一次看到敦煌壁画的时候,就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中国艺术史学者、耶鲁大学班宗华教授的建议,去考察中国青海塔尔寺一带的佛教印刷作坊。胡素馨后来回忆说:“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青海塔尔寺的佛教印刷作坊仍有很多人在制作佛教绘画。青海寺庙得以修复,是因为他们所有用的都是些老技法,比如‘刺孔’、临摹,和敦煌壁画的绘制方法一样。”

          这样一个惊人的发现,启发了胡素馨去探究敦煌壁画是如何制作的。此后,她先后13次到塔尔寺,观察塔尔寺的画匠是如何工作的,但这并不能完全证明敦煌壁画也是这样制作的,胡素馨需要更多证据。于是,她开始了在世界各地收集敦煌壁画草稿和粉本之旅,并用其和壁画成品进行比对。后来,就有了胡素馨的博士论文——《唐代中国的艺术家实践(8—10世纪)》。

          研究还在继续,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胡素馨又“着重研究了敦煌寺院经济及相关赞助的状况,使画家与施主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这些研究,也是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入破历(相当于记账本)和造窟发愿文之类的文书的基础上进行的。

          正如艾姝、邵亮在《问道中国艺术史·海德堡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胡素馨访谈录》中所写:“如果想要研究佛教壁画及相关的艺术实践,必须考察以作坊为中心的制作过程以及供养人。要制作壁画,必须有团队协作。并且,壁画的制作有某种‘重复性’。在归义军时期(848—1006),曹议金家族统治着敦煌地区。他们尝试在石窟中不断地重复一些特定的场景和编排。”

          这些都被写进了《敦煌画稿》一书。荣新江在《〈敦煌画稿〉序》中说:“胡素馨此书,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杂乱无章的各类画稿和寺院账目,理出晚唐五代宋初时期敦煌石窟制作、壁画绘制的清晰脉络,并且从整个中国绘画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给予这些画稿一个恰当的评价。”

          此外,《敦煌画稿》中,还探讨了说唱艺术和壁画制作的关联,这是大家非常容易忽略的一个点,但又是胡素馨自己非常重视的。我记得有一位作者采访她的时候,问到了说唱艺术,胡素馨的观点也非常新颖:有些画匠并不是通过经文来构建壁画草图的,毕竟并不是所有的画匠都看得懂经文,但是他们能听懂说唱。而说唱艺人在演绎故事时,也可能有些是在“看图说话”。壁画和说唱就这样相互影响。

          如今,胡素馨的学术生涯已经和敦煌壁画,以及那些千年前在石窟中辛勤劳作的画匠密不可分,她的研究成果也将持续为敦煌学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编辑部编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