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大资源请来四大建筑天团,绝不做这样的设计

        作者:核实中..2017-01-16 13:33:49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作为一个建筑界的自媒体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群体。建筑师都是“文艺青年”,不论在建筑设计还是个人性格上,大多颇有情怀、特立独行。一个建筑师的讲座,他可以把建筑当做故事讲一整天;想让他们在一个舞台同台竞技……可能得先准备好灭火器。

          所以你知道的,当一个论坛活动邀请到4个以上建筑设计师的时候,意味着什么。而北大资源在2017年就干了这样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我有幸在现场得以亲眼目睹:在“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国际城市地标高峰论坛暨北大资源新产品发布会上,全球四大知名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代表,围绕武汉中北路项目的建筑设计,在论坛现场竟然达成了惊人的一致:“我们绝不做这样的设计!”

          “我们绝不做这样的设计!”

          看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想必你们以为北大资源“惹恼”了四大建筑“天团”,现场“不欢而散”。其实,四大建筑“天团”在现场是这么表示的:我们绝对不做——

          不考察和研究武汉本地情况的

          不深入理解武汉传统历史文化的

          不关心武汉市民心情、喜好和需求的

          不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绿色发展负责任的

          不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看待地标建筑设计的

          武汉中北路项目建筑设计!

          虽然天团都是来自美国、日本等国际范儿浓厚的国家,但是到了武汉就自动开启了“接地气模式”。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建筑“天团”!

          圣大卫市大教堂与荆楚武汉


          其实,Aedas主席及创始人纪达夫并不认为设计震撼人心、引人入胜的高耸结构,就能代表世界城市荣耀的天际线,他反而非常重视建筑印象和人群交互。这个执念,来自于他对家乡的认识,那是他的灵感起源,尤其是圣大卫市大教堂。“圣大卫市大教堂非常庞大。在荒野的环境中,它赋予你空间感和力量感。”这是纪达夫第一次感受到建筑的力量。

          站在武汉的土地上,纪达夫先用素描来阐述自己的想法。能通过第一印象描述出来的建筑,才是真正能被辨认的城市地标。

          所以,当他在台上说起“升龙、楚舞、玉如意”三个关键词的时候,我恍惚看到的不是一个威尔士人,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他俨然要比我这个中国人更懂武汉。在人文景观繁茂和悠久的武昌镇,在这样的一个传统的建筑圣地,纪达夫用“升龙”描述建筑设计的“弧形线条”,用“楚舞”解释建筑当中的刚柔并济,最后用“玉如意”比喻建筑顶端类似于灯塔的形象。他把建筑设计的所有内容都与武汉紧密结合起来,用关键词来表达自己对武汉的敬畏和热爱。

          武汉的记忆和武汉的未来


          说起武汉地标建筑之前,Gensler副总裁及设计总监Hasan A. Syed先说起了上海的地标建筑。他回忆当时打造上海中心的时候,总会被问到问题:“老上海的记忆如何保留?”其实他明白,这是上海人的一种“故土情怀”,当一切变成“拆”和“重建”的时候,所谓地标建筑的恢弘又有何意义。

          建筑师不应该是城市历史的消除者,而是城市历史的保存和更新者。所以Hasan从传统空间中做了很多的研究,尽可能的保留“记忆”,并自然的衔接更新后的“新建筑”,让人们觉得自己属于过去的这里,更属于现在的这里。

          这一番情怀,Hasan A. Syed原封不动的用在了武汉。台上,他还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并且强调了很多遍。我在台下听他讲,就好像看到了一个“武汉女婿”在解读这片城市的一个新地标,旧与新、可持续规划带来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和空间的关系、传统遗产与现代化之间的保护和升级、科技创新带来的生活改变,极力希望进行兼容并包的建筑融合。

          把对超高层建筑创造和思考送给武汉


          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国际项目群副群长清水里司讲起了超高层建筑的故事:“当东京还没有一栋高层建筑的时候,是我们最初设计了第一座高层大厦——虎之门大厦。”我大概能体会到他所说的感受,如果当时我从虎之门大厦眺望整个东京,会是怎样激动的心情,或许至今难忘。超高层建筑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精神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确实就像当年的虎之门大厦一样,让人为之一振。

          从那个时候起,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就不断地在各个城市树立起这样的“标杆”,从超高层建筑到大型的地产项目,再到与环境融合的建筑体等等。他们越来越明白人们想要的建筑和生活是什么样的:高容积率必然无法达到舒适,他们想办法在其中创建休闲空间;希望尊重和珍爱城市的景观和文化,想法设法最大限度的保留;为了增加同一空间的功能和使用频率,用复合化的思路去考虑设计;寻找高层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用网络把交通、生活和绿地联系在一起。

          而以上这四点,都是清水里司在这次论坛上要送给武汉的,地标建筑或许会很高,但是它的内涵和价值之“高”,其实是在这个城市扎根的深度。听清水里司烘托建筑打造的过程,忽然有一种从单体独栋的“孤独”到整合繁华武汉的热闹转变的过程,建筑外立面反射的高冷之内,实则火热。

          永不过时,是因为它就在代表武汉

          EID设计总监Michael Morgan说起了现在正在建设中的杭州世茂双子塔。当时,他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特地去钱塘江观潮,去追寻“杭州这座城市的特征”,当时潮涌波浪的弧度激起了他们的灵感,于是我们能看到杭州世茂双子塔使用了上升式的螺旋线条,得到更加功能合理的设计。

          也许这就是建筑师的敏感和直觉吧,看过钱塘江潮的人千千万,只有EID把它融入了一座矗立在杭州的地标。能感觉到,他们非常追求建筑的功能性,当他们设计一个地标建筑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词并不是“高”,而是“享受”,建筑空间里的人愿意来这里,愿意享受和融入这里的空间,才是地标建筑的深意。

          Michael Morgan说,对武汉中北路项目,他们的设计理念来自于“自然流”,这是一种比钱塘江大潮更虚拟的流线,它代表多维的空间、多样的社区、绿色的社区、互动的社区,在生活中不断更新迭代,成为永不过时的地标建筑。在多少年之后,仍能被世界和这个城市的人民津津乐道。

          智慧建筑“天团”各抒己见,打造兼具“颜值和内在”办公产品

          四大建筑“天团”,吸纳黄鹤楼等传统历史文化内涵,立足武汉CBD优越地段资源,在设计理念阐述中各抒己见,力求缔造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品质建筑,将“智慧办公”这个大多数武汉人仍旧陌生的词汇,带给武汉并逐步影响武汉人的工作与生活。

          在这座国际化品质建筑的设计比拼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各方的智慧,从现场建筑沙盘的展示中能看到,未来武汉的新地标将是一座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建筑,提倡和践行智慧办公的概念,给工作和生活在武汉的精英们一个更智能化、更人性化、更社交化的新平台。比如拒绝雾霾的新风系统、让办公更高效的超级前台功能、访客管理功能等,进一步提升办公效率,让工作和生活更轻松和快乐。本次北大资源与建筑“天团”的合作,塑造建筑“颜值和内在的共同体”,提供集约化一站式服务,为个人及企业构建适合发展的价值产品平台,值得全武汉期待。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1(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