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松阳县人民政府、浙江省松阳乡村798文化产业园、肖峰宋韧美术馆、浙江开明画院、浙江当代油画院主办的“田园松阳——沈文林个人油画作品展”将于3月22日下午3时在杭州图书馆展厅(解放东路58号J楼)开幕,开幕式结束后在杭州图书馆研讨中心展开《隐喻的哲学与诗性——沈文林绘画作品研讨会》。本次展览由邱少敏策展,郭培建担任学术主持,将展出沈文林油画作品约六十余幅,展览为期10天。
诗意的“形色” ——沈文林创作浅谈
梁生智
每次面对沈文林的作品,总会抑制不住的涌现出诸多思绪。
沈文林要说什么?沈文林说了什么?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一直认为,一个艺术家在完成其作品,并且这件作品面世后,其作品就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被附加了更多的“社会性”。这种属性表现在每一个欣赏其作品的人所思所想的趋同性,而不是单一的所思所想。观赏者从其作品中所体悟到不完全是创作者在创作中的所思所想,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理解,但却又能是从其作品所折射出的“意趣”引发出观赏者自己理解和体悟。
这就是艺术作品独具的概括性、审美性、哲学性和诗意性。
沈文林创作的作品表现得尤其突出。
从表现形式来说,沈文林采用的是油画形式。但是,其作品折射出的却完全是中国传统哲学意识。“道”、“禅”、“诗”、“乐”等。他的作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西方式“抽象”,却是中国的“道可道,非常道”、“马非白马”式的思辨和诗意。他的每幅作品都无法用单一的、具体的形象思维去解释、去剖析,但是,每幅作品都可以让观赏者从中感悟到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面对他的作品,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也许南辕北辙,也许相互抵触,这都不影响他的作品反映出的诗意的、高度凝炼的哲学。他通过笔下的形、色,浓缩了对自然,对生命的“隐喻”,将哲学与诗意通过绘画进行了高度的结合。
这种哲性的诗意正是沈文林的艺术价值。